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转)香港詠春派內部不和之因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38147次阅读 10次回复
阅读排行
ply1985
2014-12-6 12:28:08
詠春派內部不和之因(一)?師徒倫理問題。



在詠春派中,不斷出現不和事件,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個原因,是葉問宗師當年除了武館的團體班外,亦接受私人教授,本來問題都不太大,因為一般情況下,武館弟子不會認識私家弟子,因為大家社會階層相差很遠,當年只交得起8元,一定要在武館學,若交得起約300元左右(相當於今日三、四萬),才可跟宗師私人教授。
如果一個人在葉問宗師武館學拳,後來跟宗師私人學,不成問題,他仍是葉問宗師的徒弟。又或者從來沒有學過詠春,一開始就跟宗師私人學,亦不成問題,他仍是葉問宗師的徒弟。但是,如果一個人,已跟隨葉問宗師的徒弟學拳,後來找宗師私人教授指點一下,那麼對保守的中國人來說,便出了倫理問題,究竟誰是他的師傅?師承何人呢? 梁挺就是這個人,便出現這個多年不解的師徒倫理問題的爭議了。

梁挺最初跟舅父鄭北學習詠春拳(鄭北乃梁相徒弟),後鄭北因兒子逝世,心灰意冷,不再授拳,將所有弟子介紹至師傅梁相(梁相是葉問宗師在香港首徒)繼續學習,大約學了五、六年,師徒關係交惡,即使梁母苦求梁相傳授木人樁法,但梁相以其心不正,沒有傳授。 在梁挺所著一書,自稱曾得葉問償識收納門下作關門弟子,授與絕技,自此梁挺就甚少提及曾經跟隨恩師梁相學拳了。同期跟著跟著鄭北後隨梁相的徒弟,每當梁挺不在梁相在自由道的武館,都會暗笑:「師叔今日冇返…」(一早跟梁相的弟子)或「師叔公今日冇返…」(跟鄭北的弟子)因為梁挺既謂自己是葉問的關門弟子,意思就是與梁相不是師徒或徒孫關係,而是師兄弟,在傳統中國的師徒關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不能接受這些「反骨」。

究竟是梁相心胸狹窄?還是葉問宗師海涵?梁相不肯教梁挺深入法門,而宗師不問究竟、不理傳統竟然將詠春絕技完全傳授?梁挺家底豐厚,但可否買到宗師的心呢?如果宗師的心可以用錢買,他早在日本侵華的時候當了日本皇軍的教頭了,何需等到梁挺?再講,宗師退出武壇,已極少教授,只有閒時與一眾徒弟或詠春同門飲飲食食、打下麻雀…即使梁挺有空伴隨宗師,也不過飲飲食食為主,偶以講下詠春故仔,偶以指點幾句,亦是有限公司,豈能與跟著梁相的五、六年功夫比較呢?但在梁挺所著詠春拳一書系列,對梁相極少記載。葉問宗師長子葉準師傅表示,父親與徒弟飲飲食食絕不談詠春,因為教拳已講得太多太多,所以閒談飲食秘傳武功,實不可信。
舉一個假設例子,有一個人在梁挺館跟鄭傳勳師傅(梁挺跟梁相時的師弟,後跟梁挺),但後來找梁挺作私人教授指點一下,那麼誰是他的師傅呢?如果稱梁挺是他的師傅或稱自己是梁的封門弟子,那麼稱鄭傳勳是師兄麼?那麼鄭師傅豈會不嬲,九成功力都是鄭所傳授,但竟稱鄭為「師兄」,豈不稱他「反骨」,梁挺面對的倫理問題亦是一樣,這個假設例子是讓大家明白,是事實倫理的問題,不是個人的針對的問題。梁挺多次在公開場合稱自己是葉問宗師封門弟子是問題的根由,其他事件如「掌門人事件」等等只不過深化與詠春派不和的問題吧了。
其實問題不難解決,梁挺只要認定梁相師傅是他的詠春拳技的授業師傅,飲水思源,而尊葉問宗師為師公,並感謝他不計較傳統倫理,破格指點,則問題便解決了。
(梁相弟子有不少是比梁挺早入門,要稱師弟為師叔是一件很難接受的事。只不過我們很少從他們的角度去想。)
lieca

2014-12-6 12:34:14

都是甄子丹的错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詠春派內部不和之因(二)?教授傳承問題。



(梁朝偉跟葉準師傅私人教授詠春)
葉問宗師所傳詠春拳以實戰為主,雖然詠春有不少理論,但放在實戰仍然以有效為準,並不死守拳術理論。簡單講就好像中共前領導人鄧小平生前所言:「唔理黑貓定白貓,促到老鼠就是好貓。」在詠春拳而言,「唔理用攤手定拍手,打倒人就是好詠春。」
所以每當有徒弟問宗師,這一下手可不可以?那一下手可不可以?宗師都會說:「得!」,因而有「得叔」的講法。其實學過詠春的人都知道,同一個搏擊處境,可以有不同的處理手法,很難說一個方法一定比另一個方法好,要看實戰的處境而定。而葉問宗師貴為名門,雖然落難來港,但仍有少爺作風,對於理解能力較低的徒弟,未必會詳細講述,而事實上,只要我們肯長時間學習及實踐,最終亦會明白其中道理,不必急於一時。
問題是,葉問宗師回應的「得!」,加上宗師因人而教(按著人的能力及理解),卻成為日後徒弟爭論的緣由,門人紛紛以正宗為標榜,互相攻擊。
其次,葉問宗師在香港授拳,亦是武壇最興盛的時間,與各門各派講手的機會非常之多,一些手法,在佛山面對的大派武術是沒問題,但在香港面對一些完全陌生的武術,卻有些手法或地方需要修定,尤其當年黃淳樑師傅十分喜歡講手,挑戰各門各派高手,每遇到難解的問題,都定必請教葉問宗師,有些時候,宗師都要另一日才能解答。在這些日子,詠春功夫是不斷進步及修定著,隨著所遇的門派越來越多,詠春亦變得越來越強。
所以葉問宗師所傳的詠春,在前、中、後期是有一定程度的不同,經過三、四代,已經有十款以上的小念頭了,究竟誰是正宗?已經無法得知。徐尚田師傅由1950年學拳至宗師離世,宗師未曾要求修改,而葉準、葉正1962年來港跟宗師,宗師之後亦沒有改,我都不明白我曾跟的四位詠春師傅,已有四款不同的小念頭了,當中小念頭出現「三攤三伏」、「高低伏手」…神神怪怪的手法都有,所以我絕對理解各學拳者的無助,雖然一心想學好詠春,卻不知門路?
最大問題是,有人以宗師生前的錄影,作為正宗。需知道當年宗師錄影該影片時已是體弱多病、油盡燈沽之時,有不少動作,已無法可以正確表達,有一些只能做個型,有一些只能做一個近似的動作,如果你明白拳套的奧義,一定不會這樣打出來,問題不少人要所謂的「正宗」,連一個體弱病人所打出的詠春拳都完全模仿出來,這個怎不會出問題呢?(這樣說不是對宗師不敬)
如果真的要參考,何不參考一下徐尚田師傅(1950年入門)、黃淳樑師傅(1953年入門),他們都跟隨了宗師近二十年(宗師1972年逝世),徐師傅在用力方面十分到家(念頭王),而黃師傅則在搏擊方面十分到家(講手王),影片亦較清晰,有充足的參考價值。(當然要真正要學到,便要跟師傅修練了)
詠春是一門有深度的功夫,面對真實搏擊,變數極多,師承不同,便有不同特色,如果要尋正宗詠春,倒不如尋實踐詠春,更可取。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真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xjit

2014-12-6 12:37:23

詠春派內部不和之因(四)?恩怨情仇問題。



(梁相雖早逝,但恩怨卻沒完沒了)
詠春各派亦存著不少恩怨情仇,令關係不和,詳情如下:
(一)梁挺與梁相不和
因梁相未授予木人摏法等絕技給梁挺,加上「掌門人事件」等,從此不和。
(二)梁挺與黃淳樑不和
因梁挺稱自己是封門弟子,黃淳樑不認同,於新武俠雜誌互相攻擊,加上黃於葉問宗師靈堂驅逐梁挺(因他意圖以宗師直系弟子孝服樣式,引來宗師弟子不滿,但各人敢怒而不敢言,一則怕破壞靈堂氣氛,二則怕梁挺,其父親為華探長,其弟亦有勢力人士,唯黃淳樑打破沉默,喝斥梁挺),不許偽善的人見宗師,從此不和。
(三)梁挺與張卓慶不和
張卓慶為葉問宗師徒弟,質疑梁挺是宗師弟子的身份,因而不和,梁挺不滿張卓慶多次攻擊,派出徒孫打敗張卓慶,從此不和。
(四)黃淳樑派與葉準不和
於黃淳樑靈堂中,各詠春門人有感於黃師傅英年早逝,各人不解早逝之因,葉準不經意一句「…可能生活唔儉點…」,傷盡黃淳樑門人的心,黃的弟子雖為後輩,亦立刻喝斥,從此不和。
(黃淳樑生前喜歡食煙,而且沒有濾咀那款,吸煙對身體有害在那個年代並沒有現在那麼清楚,因吸煙而死並沒有什麼出奇,但「生活唔儉點」卻是十分侮辱。)
(五)梁挺與徒弟李潤添不和
因李潤添非禮女弟子案件(影響梁挺館聲譽)及爭商標案事件,從此不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zhangzhuoa

2014-12-6 12:37:59

都是李小龙的错,是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2810032

2014-12-6 12:42:15

狗咬狗一嘴毛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pfoy261

2014-12-6 12:43:40

门派就是跟随的人多了之后就出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传统武术内部从来都是要斗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詠春派內部不和之因(三)?實戰與理論之爭



(黃淳樑師傅是實戰派的代表人物,有「講手王」的稱號)
理論是總結前人的經驗而生,但理論是常理,不是絕對的真理,所以並不能蓋括所有處境,亦要因時際而不斷修定。
問題是今日詠春不再實戰,理論便停留在七十年代,有一派繼續在理論上鑽研,稱為「理論派」或「吹水組」,而另一派則無論社會環境變了,不可能好像以前講手,仍然找機會與不同門派切磋,參與不同比賽,這派稱為「實戰派」。
經過十幾二十年,詠春的「理論派」及「實戰派」已各自找到巿場生存,同時兩派之間的分歧已越來越大,水火不容。理論派認為實戰派偏離了詠春原有理論,實戰派認為理論派沒有理會實戰處境是否可行…。當然亦有「中間偏左」及「中間偏右」派,他們介乎理論與實戰之間,有自己的理論點及理論。
所以香港沒有統一的屬會,策劃、推廣詠春拳、聯誼各門人,由最初的詠春體育會、葉問國術會…以至香港詠春聯會等等。好的看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壞的看是「各據山頭、各自發展」。
黃淳樑師傅可謂實戰派的代表,未學詠春前已學太極及拳擊,到處與人切磋試手,直至被葉問宗師收服,全力發展詠春拳術,並透過實戰,引証拳術奧義。後由於社會變遷,傳統街頭打鬥不為社會所接受,於是不得不轉移至公開比賽(被社會接受的武術競技方法),當時黃師傅只有一個「勇」字,對賽例、比賽規矩等全不認識,所以很快便敗於台灣拳手,這一次對黃師傅有一個很大反省,亦令他重新步署,了解比賽規矩、訓練等等…。至弟子袁炎強、趙學賢已略有成績,打破國術不能在公開搏擊比賽獲姷亩桑连F時,已到達收成期,詠春門人甚至打敗全港最強的富德拳館的泰拳高手及業餘散打賽獲勝。
然而即使「實戰派」詠春取得空前的成績,但仍然得不到「理論派」的接納,反省他們所學是否真能所用,反而只顧批評,又話:「這些根本不是詠春功夫」、「這些根本是泰拳腳法,不是詠春功夫」等等。的確戴著拳套是有戴套的打法,而參加泰拳比賽亦不能踢斷別人的腳,故以掃腳取代。(我們要接受這些比賽的規矩,因為未有屬於詠春的搏擊比賽)
但問心那句,「理論派」不用拳套就會打敗富德拳手嗎?膀到膀唔到泰拳的拳,對付泰拳腳到斷手…。
搏擊真的不是紙上談兵那麼簡單,除了技術,更要體能,除了規矩,更要戰略,除了詠春功夫,更要抗打防摔…。
詠春雖然是一門技術優秀的武術,然而亦有其限制,這句說話詠春門人不會說,但這是事實。詠春功夫始創人五枚師太及嚴詠春都是女性,根本不會在搏擊時容許別人接觸她的身體,因而發展出近身黏手技術,經過訓練後,自行作出攻防的系統,有極強的正身防禦。然而打過架的都知,只要對手不是等閒之輩,仍有中拳的可能。愛國者防禦導彈系統都不可能有100%防禦。其次,傳統詠春以為打中對方就可以防摔,但不知亦有人甘願中拳施以倒頭摔以取勝呢!
所以,「理論派」與「實戰派」是難以共容的,除非「理論派」派出拳手參與公開比賽,不過如果派得拳手出賽,亦會變成實戰派了。
(其實葉問所傳詠春本來就是實戰派詠春,他亦鼓勵門人出戰切磋,引証拳理,只不過時代變了,人沒有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10

lieca

2014-12-6 12:34:14

都是甄子丹的错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詠春派內部不和之因(二)?教授傳承問題。



(梁朝偉跟葉準師傅私人教授詠春)
葉問宗師所傳詠春拳以實戰為主,雖然詠春有不少理論,但放在實戰仍然以有效為準,並不死守拳術理論。簡單講就好像中共前領導人鄧小平生前所言:「唔理黑貓定白貓,促到老鼠就是好貓。」在詠春拳而言,「唔理用攤手定拍手,打倒人就是好詠春。」
所以每當有徒弟問宗師,這一下手可不可以?那一下手可不可以?宗師都會說:「得!」,因而有「得叔」的講法。其實學過詠春的人都知道,同一個搏擊處境,可以有不同的處理手法,很難說一個方法一定比另一個方法好,要看實戰的處境而定。而葉問宗師貴為名門,雖然落難來港,但仍有少爺作風,對於理解能力較低的徒弟,未必會詳細講述,而事實上,只要我們肯長時間學習及實踐,最終亦會明白其中道理,不必急於一時。
問題是,葉問宗師回應的「得!」,加上宗師因人而教(按著人的能力及理解),卻成為日後徒弟爭論的緣由,門人紛紛以正宗為標榜,互相攻擊。
其次,葉問宗師在香港授拳,亦是武壇最興盛的時間,與各門各派講手的機會非常之多,一些手法,在佛山面對的大派武術是沒問題,但在香港面對一些完全陌生的武術,卻有些手法或地方需要修定,尤其當年黃淳樑師傅十分喜歡講手,挑戰各門各派高手,每遇到難解的問題,都定必請教葉問宗師,有些時候,宗師都要另一日才能解答。在這些日子,詠春功夫是不斷進步及修定著,隨著所遇的門派越來越多,詠春亦變得越來越強。
所以葉問宗師所傳的詠春,在前、中、後期是有一定程度的不同,經過三、四代,已經有十款以上的小念頭了,究竟誰是正宗?已經無法得知。徐尚田師傅由1950年學拳至宗師離世,宗師未曾要求修改,而葉準、葉正1962年來港跟宗師,宗師之後亦沒有改,我都不明白我曾跟的四位詠春師傅,已有四款不同的小念頭了,當中小念頭出現「三攤三伏」、「高低伏手」…神神怪怪的手法都有,所以我絕對理解各學拳者的無助,雖然一心想學好詠春,卻不知門路?
最大問題是,有人以宗師生前的錄影,作為正宗。需知道當年宗師錄影該影片時已是體弱多病、油盡燈沽之時,有不少動作,已無法可以正確表達,有一些只能做個型,有一些只能做一個近似的動作,如果你明白拳套的奧義,一定不會這樣打出來,問題不少人要所謂的「正宗」,連一個體弱病人所打出的詠春拳都完全模仿出來,這個怎不會出問題呢?(這樣說不是對宗師不敬)
如果真的要參考,何不參考一下徐尚田師傅(1950年入門)、黃淳樑師傅(1953年入門),他們都跟隨了宗師近二十年(宗師1972年逝世),徐師傅在用力方面十分到家(念頭王),而黃師傅則在搏擊方面十分到家(講手王),影片亦較清晰,有充足的參考價值。(當然要真正要學到,便要跟師傅修練了)
詠春是一門有深度的功夫,面對真實搏擊,變數極多,師承不同,便有不同特色,如果要尋正宗詠春,倒不如尋實踐詠春,更可取。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真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xjit

2014-12-6 12:37:23

詠春派內部不和之因(四)?恩怨情仇問題。



(梁相雖早逝,但恩怨卻沒完沒了)
詠春各派亦存著不少恩怨情仇,令關係不和,詳情如下:
(一)梁挺與梁相不和
因梁相未授予木人摏法等絕技給梁挺,加上「掌門人事件」等,從此不和。
(二)梁挺與黃淳樑不和
因梁挺稱自己是封門弟子,黃淳樑不認同,於新武俠雜誌互相攻擊,加上黃於葉問宗師靈堂驅逐梁挺(因他意圖以宗師直系弟子孝服樣式,引來宗師弟子不滿,但各人敢怒而不敢言,一則怕破壞靈堂氣氛,二則怕梁挺,其父親為華探長,其弟亦有勢力人士,唯黃淳樑打破沉默,喝斥梁挺),不許偽善的人見宗師,從此不和。
(三)梁挺與張卓慶不和
張卓慶為葉問宗師徒弟,質疑梁挺是宗師弟子的身份,因而不和,梁挺不滿張卓慶多次攻擊,派出徒孫打敗張卓慶,從此不和。
(四)黃淳樑派與葉準不和
於黃淳樑靈堂中,各詠春門人有感於黃師傅英年早逝,各人不解早逝之因,葉準不經意一句「…可能生活唔儉點…」,傷盡黃淳樑門人的心,黃的弟子雖為後輩,亦立刻喝斥,從此不和。
(黃淳樑生前喜歡食煙,而且沒有濾咀那款,吸煙對身體有害在那個年代並沒有現在那麼清楚,因吸煙而死並沒有什麼出奇,但「生活唔儉點」卻是十分侮辱。)
(五)梁挺與徒弟李潤添不和
因李潤添非禮女弟子案件(影響梁挺館聲譽)及爭商標案事件,從此不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zhangzhuoa

2014-12-6 12:37:59

都是李小龙的错,是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2810032

2014-12-6 12:42:15

狗咬狗一嘴毛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pfoy261

2014-12-6 12:43:40

门派就是跟随的人多了之后就出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传统武术内部从来都是要斗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詠春派內部不和之因(三)?實戰與理論之爭



(黃淳樑師傅是實戰派的代表人物,有「講手王」的稱號)
理論是總結前人的經驗而生,但理論是常理,不是絕對的真理,所以並不能蓋括所有處境,亦要因時際而不斷修定。
問題是今日詠春不再實戰,理論便停留在七十年代,有一派繼續在理論上鑽研,稱為「理論派」或「吹水組」,而另一派則無論社會環境變了,不可能好像以前講手,仍然找機會與不同門派切磋,參與不同比賽,這派稱為「實戰派」。
經過十幾二十年,詠春的「理論派」及「實戰派」已各自找到巿場生存,同時兩派之間的分歧已越來越大,水火不容。理論派認為實戰派偏離了詠春原有理論,實戰派認為理論派沒有理會實戰處境是否可行…。當然亦有「中間偏左」及「中間偏右」派,他們介乎理論與實戰之間,有自己的理論點及理論。
所以香港沒有統一的屬會,策劃、推廣詠春拳、聯誼各門人,由最初的詠春體育會、葉問國術會…以至香港詠春聯會等等。好的看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壞的看是「各據山頭、各自發展」。
黃淳樑師傅可謂實戰派的代表,未學詠春前已學太極及拳擊,到處與人切磋試手,直至被葉問宗師收服,全力發展詠春拳術,並透過實戰,引証拳術奧義。後由於社會變遷,傳統街頭打鬥不為社會所接受,於是不得不轉移至公開比賽(被社會接受的武術競技方法),當時黃師傅只有一個「勇」字,對賽例、比賽規矩等全不認識,所以很快便敗於台灣拳手,這一次對黃師傅有一個很大反省,亦令他重新步署,了解比賽規矩、訓練等等…。至弟子袁炎強、趙學賢已略有成績,打破國術不能在公開搏擊比賽獲姷亩桑连F時,已到達收成期,詠春門人甚至打敗全港最強的富德拳館的泰拳高手及業餘散打賽獲勝。
然而即使「實戰派」詠春取得空前的成績,但仍然得不到「理論派」的接納,反省他們所學是否真能所用,反而只顧批評,又話:「這些根本不是詠春功夫」、「這些根本是泰拳腳法,不是詠春功夫」等等。的確戴著拳套是有戴套的打法,而參加泰拳比賽亦不能踢斷別人的腳,故以掃腳取代。(我們要接受這些比賽的規矩,因為未有屬於詠春的搏擊比賽)
但問心那句,「理論派」不用拳套就會打敗富德拳手嗎?膀到膀唔到泰拳的拳,對付泰拳腳到斷手…。
搏擊真的不是紙上談兵那麼簡單,除了技術,更要體能,除了規矩,更要戰略,除了詠春功夫,更要抗打防摔…。
詠春雖然是一門技術優秀的武術,然而亦有其限制,這句說話詠春門人不會說,但這是事實。詠春功夫始創人五枚師太及嚴詠春都是女性,根本不會在搏擊時容許別人接觸她的身體,因而發展出近身黏手技術,經過訓練後,自行作出攻防的系統,有極強的正身防禦。然而打過架的都知,只要對手不是等閒之輩,仍有中拳的可能。愛國者防禦導彈系統都不可能有100%防禦。其次,傳統詠春以為打中對方就可以防摔,但不知亦有人甘願中拳施以倒頭摔以取勝呢!
所以,「理論派」與「實戰派」是難以共容的,除非「理論派」派出拳手參與公開比賽,不過如果派得拳手出賽,亦會變成實戰派了。
(其實葉問所傳詠春本來就是實戰派詠春,他亦鼓勵門人出戰切磋,引証拳理,只不過時代變了,人沒有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