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浅谈太极拳论和太极图的关系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7133次阅读 0次回复
阅读排行
太极拳是我国民间普及最为广泛的武功之一,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太极拳是依据太极理念而编排的复杂招式,所以太极拳高明就高明在先有太极理念后产生拳理,明白太极奥妙之处,方能达到至高境界。
文 | 杨吉德
太极拳理最受推崇的是宋元时期的张三丰之《太极拳经》和明代的王宗岳之《太极拳论》,但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在运用时应有所选择,把适合自己修炼的存于心中,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即为此也。两者不同之处在哪里呢?在于太极的理念不同;太极理念的不同在于时代不同;不同的时代太极图不同。本文就从太极图谈起。
“太极”一词见于《周易大传》: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图(不是现在常见的太极图)及太极图说最早见于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其理论核心是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动而生金木水火土五行,阴阳为太极,太极本无极。其太极图式为:


上图式适用于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用于太极炼气理论的是这个图


这个图最外一圈为无极,内里阴阳互交为太极。显示阴阳旋转太极生,太极终极为无极。从这个角度研究太极拳经,就明白了张三丰所说的精要之处了。
【太极拳经】(宋元 张三丰)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
按照周氏太极图理解,周身为无极,要轻灵、贯穿、鼓荡;神宜内敛是太极内动,外虚而内实,绵里藏针即由此而出。“无使有断续处”是指周身松劲,松劲才可行气,形成一个气的外围,气虚而不实方可运行无窒。此处讲气的运行。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此段从阴阳论之,阴阳动而生太极,太极动而达于外,用气不用力,以意导气,形成虚实,不可意气分离。前后、左右、上下俱要讲虚实,虚实的实质就是阴阳。阴阳对称的原理可参照先天八卦图:


乾为阳,坤为阴;坎为阳,离为阴;震为阳,巽为阴;艮为阳,兑为阴。八卦代表八个方位,每个方位的对角线位置都是一阴一阳。阳实阴虚,阴虚阳实,随意转换,但不可两者同虚,或者两者同实。“无令丝毫间断”为意到气到,源源不绝。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乾、坤、坎、离、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盼、顾、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长拳所谓的“八卦”,依旧是按照上图先天八卦方位而来,不同的方位习用不同的招式。进退顾盼定的“五行”则是按照河图而来。


此图方位和现在通用地图的方位相反,为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北一六为水,南二七为火,东三八为木,西四九为金,中五十为土。进、退、顾、盼、定实际上依次五行为火、水、木、金、土。火主烈呈三角尖形;水主灵动呈曲形;木主速呈长形;金主刚呈圆形;土主定呈方形。按照五行之说,进则猛、退则灵、顾则快、盼则决、立则稳。
依祖师的经文,所有的动作都要按八卦方位而行,遵五行之要,分阴阳虚实,都属太极范围,气则归于无极。无极的概念是气不聚于内而鼓荡于周身,守神不守气。无极生太极是外虚极而内运动,气随动作而出。
【太极拳论】(明 王宗岳)
《太极拳论》是明代王宗岳的精要论述,是练习太极拳的无上心法,但与张三丰的《太极拳经》有很大区别,不可混为一谈。两者主要区别在太极图上。也可以这么说,先有太极图,后有太极拳论,再有太极拳。按照拳经的说法,在王宗岳写《太极拳论》以前叫“长拳”,王宗岳之后才真正形成了完善的太极理念,并在长拳的基础上发展为太极拳。这么说的依据,是因为明代以后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太极图”,有了这个“太极图”才有了“太极拳论”,有了太极拳论才有了太极拳心法。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无极是张三丰拳经的中心,这里写“太极者,无极而生。”图中外圆为无极,内里两个阴阳鱼为太极,白者为阳,黑者为阴。王宗岳强调太极是本拳法的中心。
太极理论讲万物有阴阳,“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指不动为无极,动才产生阴阳,有了阴阳才有太极。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体现了阴阳交互关系,阳者为动,阴者为静;阳者主动,阴者被动。阴者缩一分,阳者则进一分,始终保持太极状态。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
何为刚?何为柔?阴阳鱼鱼头交鱼尾,头强尾弱,头刚尾柔,柔者退则刚者进。我柔则我退,防止鱼尾被鱼嘴咬住;人柔欲退我贴近不离,谓之粘。每个人都有强项与弱项,我以强项粘住其弱项不依不饶,就是粘。
“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劲是内力的感觉,双方一搭手就知道劲力优劣如何。从太极图上看,劲力是有阴阳进退旋转渐增而来。由外而内,渐至增大,但有一个前提,必须围绕太极心旋转缠绕。也就是说,不管劲力从何而生,都是由阴阳围绕着它的中心旋转而来。如果不围绕着中心运转,劲就练散了,也无法粘住不放。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丹田又为气海,可周身走气,又可凝聚气息稳固下盘。本段可把太极图立起来看,太极心为丹田,隐现、重虚都是阴阳的快速转换,进之不怕长,退之不怕促,只要不失了中心,就能完成阴阳的运化而收放自如。
(前面省略一段)“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粘和走的关系关键在于阴阳在无极之内头尾相抵,围绕极心不离不弃,运动生劲,因刚柔交融而形成太极的完美组合。由浅太极到深太极,由小太极到大太极,由大太极再收缩为小太极,由一太极又可演化为多太极。由一太极变生多太极,无处不太极,即可从心所欲。
从两个时代不同的太极图看,《太极拳经》着重于神内敛,气外鼓,通过太极原理修炼内气,八卦五行是动作的基本理论;《太极拳论》讲气沉丹田,着重于拳法的太极特性,通过太极阴阳刚柔的纠缠原理,增加拳路的变化。《太极拳经》重在静,重在无极的气场;《太极拳论》重在动,重在太极阴阳的刚柔进退。练拳者应该多揣摩太极图,知道太极图的原理,才能领悟到王宗岳大师的理论精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