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从小到大习武几十年 说说我与传统太极拳的故事
阅读排行


我与传统太极拳(一)
我父母亲是安徽省六安市霍丘县人,分别于49年和50年因工作需要来到川西南的县城,我62年就出生在这座县城,这里民风淳朴,尚武之风盛行,在我读小学时,这里就流传许多种类的外家拳,我跟随一位姓陈的老师(也是我武术的第一位启蒙老师)习练过洪拳,打过用狗皮装着铁砂小沙袋,是放在长条凳上扎好马步轮流左右用手掌正反两面击打沙袋,也用左右胳膊轮流排打过大院里的木柱子,陈老师也叫我们这帮小伙伴面对面地上下左右转身相互用胳膊击打对方,当地人叫“排柱子”和“排手”直到双掌和胳膊打得发红,发黑时,陈老师便拿出由各种中草药泡制的药酒让我们涂抹在手掌和胳膊上,他告诉我们这叫“洗手丹”,并再三叮嘱我们不能沾上嘴边,说这药酒是剧毒的,里边有川乌等药材,我们抹上药酒后感觉凉爽舒适,然后陈师出大,中,小的石锁叫我们扎马步手握石锁练习左右冲拳,先从小石锁练起,再练中石锁,大石锁只有陈师才能练习,然后就是套路练习,什么旋风腿,二起腿等等,那个年代虽然生活过得清苦,但精神特别愉悦,就这样也坚持就是几年。


我与传统太极拳(二)
“文革”之中父母亲进了附城乡农场进行“劳动教育”,我成了无人管教的孩子,从我十一岁起(小学五年级)到初三毕业,几乎天天与高年级的学生打架,那个年代我们打架都不准告诉老师,否则就会被大家嗤之为“叛徒”大伙就会不理他,打架时都是先约好,必须赤手空拳,地点选择在城门洞(现巳拆迁),一对一地单挑,称为“抢手”,那个年代的小孩似乎要比现在的小孩经打,我爆发力好,速度快,拳头硬,体能好,经常三拳二脚就把对手撂翻在地,记得当时有位“当权派”的儿子仗势欺人,我与他干了一架,左拳佯装猛击其胸部,然后向左侧旋腰,用右脚一记单扫腿(现在可能称低鞭腿),将他扫翻,第二天他踝关节红肿的发亮,不能上学,在他父母再三审问下,终于供出了我,然后他父母赶到农场找到我父亲赔了医药费,并责令我父亲写出深刻检查,我父亲当夜赶回家叫我脱光上衣用“活麻”狠狠教训了我一顿。读初二时,陈师作为基干民兵抽去修“百里埝”了,陈师虽然走了,但我和小伙伴们的“武侠梦”并没有停止。没过多久住在大院里的武装部王政委家里来了一位当兵转业的亲戚,我们叫他王老师,小伙子英俊魁梧,说一口山西话,他开始教我们“擒敌拳”,他还告诉我们这可是一招制敌,希望我们保密,这就是我的第二位武术老师,王师教学时,挂出画有穿老式军服军人演示的擒敌图,边示范,边讲解,并说这是从传统武术中概括出的精华部分,什么锁喉,缠腕,牵羊,抠档等,并按部队要求清晨出操,练武确实苦,王师有时一个擒拿动作我就得痛上许多天,但为了学到东西,我心里有一种说出的充实感。


我与传统太极拳(三)
82年师范毕业后,我分配到县城严道初中教书,其间为了考在职研究生,日夜苦读,加上教学任务重,压力大,不久就身患重病,俗话说:病来如山倒,去病如抽丝。在百药无效,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朋友高励(当时在川医读研究生)对我说:练练太极拳说不定有效果。碰巧宋金辉老师的小儿子乐平在办班教拳(不收费),我就跟乐平学习了杨式小架148式拳架,月余学完架子后,我就早晚练习,当时我对传统太极拳根本就没有正确的认识,听说推手是检验拳架练习正确与否的一种方法,为了治病,练好拳架,我经人介绍跟随西街的郑烈权老师学习推手,郑老师是跟随其母舅黄永德学的拳架和推手,黄是宋金辉老师的学生(不是入室弟子),郑师告诫我:学习推手要放松,不能顶,要吃得苦,还要持之以恒。这样郑师就成了我习武生涯中的第三位老师。郑师以前是跟随他长辈长期练外家拳的,虽身材瘦小,但发劲很猛,每天练功六小时,从不间断,他还打“麻圆”一种用数根腾条编织成圈外面缠了麻绳的沉甸甸的圆圈,双手放在圈中站定马步用腕臂不断上下左右击打,呼呼有声,打完手臂黑红,再抹药酒,郑师是靠行医(中医骨科)教拳为生的,有的是时间,我每天晚上七点至十点到他家训练(不收费),郑师让我背对着墙,并再三告诫,若被放出一定要躬身不能用后脑着墙,然后就在圆揉推手中进功我,我不能抵抗,只能用腰部旋转来化解,退又退不动,后面是墙壁,真是苦啊,郑师每晚由轻到重不断地击打我,擒我,我经常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有时嘴皮被打破,鼻子被击出血,粘又粘不住,老婆劝我不要练了,但我硬是硬着头皮坚持了下去,皮肉虽受了苦,但腹部舒适了许多,睡眠也有所改善,饭量有所增加,特别是一年后我竟然能用腰胯旋转化掉郑师的许多进攻。


我与传统太极拳(四)
就这样每晚坚持不懈让郑师喂劲了两年多时间,真是吃尽了苦头,但身体逐渐康复,也逐渐能化掉郑师的许多发力。。有一天遇到西街的王石匠,他提出要与我比试一下,我以前一直是他手下败将,他身高力大,练过几年外家拳,我心中发怵,但还是硬着头皮与他比试,刚一接手,王石匠就猛力用右拳向我右胸击来,我条件反射般似的用右手沾住他的腕部,左手扶住他的右肘坐腿旋腰用采捋劲往斜下方采捋下去,可能刚好与王石匠的劲力合拍,只听他啊地惊叫一声巳重重摔倒在地上而且贴着地面向前滑出近两米,嘴巴和手掌都擦出了血,我大吃一惊,赶忙上前扶起王石匠,王石匠面色发青直说刚才小看了你,自己没站稳,我连忙赔不是,说王哥手下留情了,然后陪着王石匠来到水管处擦洗,那个年代的人,没有现代的人那么金贵。
我心中始终有个情结,就是寻宗问祖,想找宋金辉老师学拳,我把自己的心思告诉了郑师,郑师说:他只是从他母舅黄永德那里学习了杨式小架148式和推手,我看你十分热爱武术,学无止境,而且我能给你的东西就这些了,你去找宋老师学习吧。(直到现在我和郑师都是好朋友)
谢别郑师后,我满怀希望骑着自行车来到离县城近四公里的大田坝乡寻访宋金辉老师,终于见到了宋老师,只见他瘦小的身材,留着平头,穿着中山装风纪扣扣得紧紧的,两只眼睛炯炯有神,我向宋老师说明了来意,并把自己学拳的经历告诉了宋老师。宋老师只是淡淡地说:“学练传统太极拳得讲机缘,只要热爱和坚持能锻炼身体就行了。”只字不提教拳之事。


我与传统太极拳(五)
我见宋金辉老师不愿意教我太极拳,心中十分难过。宋老师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和蔼地说:“既然来了,您就练一遍你所学的杨式小架148式给我看看。”我凝心静气地按平时所练拳架从起势到收势认认真真地练了一遍,心里暗想:“三年来自己平时每天练拳三到四遍,每遍四十分钟,不知流了多少汗,坚持不懈,胶鞋都磨穿了三只,这回肯定会受到宋老师赞扬。”宋老师端坐在椅子上认认真真地看完了我练的拳架然后淡淡地说:“锻炼身体可以,但传统太极拳是一门武术啊,你学完后找过乐平给你矫正过拳架吗?”我回答说:“没有,郑师只是训练我推手,拳架都是自己练。”宋老师自言自语道:“学拳容易,改拳难啊。”我忙问:“宋老师我练的有问题吗?”宋老师回答说“动作的角度,方位等诸多方面不准确。”我忙问“有什么后果吗?”宋老师只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不过,锻炼身体没问题。”我知道宋老师在安慰我。我提出与宋老师推推手,宋老师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我刚一搭上宋老师的手腕不知为什么就感觉心里堵得慌身子就往前窜,感觉自己双脚就好象踩在圆石头上一样根本站不稳,丢又丢不掉,想发劲进攻可又站不稳,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自身难保。宋老师淡淡地说:“好了,结束吧”我忙双膝跪下,恳请宋老师收我为徒。宋老师双掌扶住我双肘轻轻一提我就不由自主地站端了双膝末曾触地,宋老师仍然淡淡地说:“你的心意我十分明白,但学习传统太极拳得讲机缘啊,现在我们机缘未到。”回家的路上我心中有说不出的难受,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我流了泪,我发誓一定要学到正宗的传统太极拳,就象现在许多初学者的想法一样。没过几天,我的同学好友,我们一起教书的彭老师,给我介绍了巳经退休的唐泽西老师学习传统杨式大架85式,唐老师退休后以行医教拳为主,我见了唐老师,并开始学习架子,唐老师爽朗大方,为人正派。后来才知道唐老师年轻时专练家传的岳氏散手,后经县武协推荐到乐山杨绍西处学习传统85式,杨绍西前辈是杨澄甫的学生,虽拜杨澄甫为师,但功夫是李雅轩代师所传。


我与传统太极拳(六)
就这样唐老师成了我学练传统太极拳的第四位老师。(不收费)唐老师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教完了传统杨式大架85式,后来又教了56式传统大架太极剑,我认为能学到正宗的拳架真是几辈子修来的福份,练拳非常认真刻苦,唐老师教我们师兄弟推手时非常强调掤劲,常说:“掤劲是太极推手中的母劲,大家一定要重视,绝不能失去掤劲,否则别人进了身动了桩步就败了。”又教我们八门劲的用法,然后又学习85式中的每个动作的用法,练习见招拆招的动作,我们师兄弟推手时都拼命掤住别人为了不被对方破了自己桩步,往往力大的胜力小的,我有一位在水厂工作的程师兄身高体壮,又天天做钳工,腕臂力量特别大,我每次与他推手都是他手下败将,唐老师带我们推手时往往爱用散手,常说:“如果不经常这样练,将来和门外人推,如果对方不讲武德胡来是会吃亏的。”暑假里有一天中午唐老师把我叫进铺面的里屋他躺在床上让我用双掌按住他的丹田部位,他一吸气小腹就凹了进去,一呼气小腹就向上凸起来,唐老师说:“这就是逆腹式呼吸法,吸气时蓄劲,呼气时发劲。”从此我练拳架时就注意了这方面,身体也没有什么不适。一晃两年过去了,唐老师虽然对我很好,但我心里始终怀念与宋金辉老师那次的推手经历,当时自己的双脚就象踩在圆石头上无根的感觉,令人心惊胆颤,我冥冥之中感觉到那才是传统太极拳功夫的精髓,那才是我真正想得到的宝贝,那才是值得我穷其毕生精力应该追求的方向。有一天唐老师带我推手,他双臂用掤劲撑圆让我按他,并说动了桩步就算输,我灵机一动,佯装要用很大的力按他,却突然用右手往前一带,左手轻拍唐老师背后,唐老师往前窜出两步,唐老师爽朗大笑说你小子耍诈,我趁唐老师高兴就赶忙向他提起想向宋金辉老师学拳之事,唐老师爽直地答应了我的要求,并叮嘱:“我看你是真心热爱传统太极拳,都是太极门,要学就得象现在一样,态度端正,勤学苦练。”我说:“一定铭记唐老师的话,勤学苦练。”告别时,唐老师还借了一本杨澄甫先贤1936年出版的有拳照的《太极拳体用全书》给我阅读。现在唐老师83岁巳故,但他优良的品德永远教育着我,愿他在天之灵永远激励着我勤奋和执着地去探索传统太极拳之道。


我与传统太极拳(七)
打听到宋金辉老师已经从乡下搬到了城里,租了门面开了中医医治骨伤方面的诊所。我想现在方便了,一想到要见到宋老师我心里就有种说不出的高兴。
我骑着自行车找到了宋老师诊所,在旁静静地等待宋老师医完最后一位患者,宋老师用炯炯有神的目光看了我一眼,淡淡地问:“小夏,快二年多时间了,现在还在坚持练拳吗?”我赶忙回答:“一直下苦功练,还学了正宗的85式大架子”宋老师微笑着说:“正宗?练上身了,有功夫了才正宗,不管小架子还是大架子拳理都是通的,拳架不在多而在精啊。”我提出与宋老师推推手,宋老师欣然答应了。刚搭手我就用掤劲,两臂撑圆不要让宋老师进我身,谁知上次推手的感觉又来了,感觉宋老师的手松松的,但自己却感到心里堵得慌,双脚又象踩在圆石头上根本站不稳,而且身子往前下方窜,满头大汗,宋老师用右手往右上方轻轻一引,我的身子不由自主地向右方感觉双脚离地窜去,宋老师突然变化向左下方引去,我一屁股就跌坐在地上。
宋老师微笑着扶起我说:“掤劲不是硬顶,是由长期练拳时肢体放长达到松开,使身肢产生弹性,掤劲就是这种弹簧劲,只有一心求柔,才能无意成刚方能练成。”我边擦汗边说是的,其实当时心里还是不明白。宋老师又说:“推手不要怕人家进身而把人家拒之门外,要敢于请进来还要送出去,一迎一送岂不更有礼貌。”
我当时很想用笔把宋老师说的话记下来,回家后默识揣摩。宋老师说没用,练到了就知道了。我又提出向宋老师学拳之事。宋老师说:“学拳容易,改拳难啊,方位,角度等动作不准确,就会别扭,就会不顺,练巧先练劲,练劲先练顺,架子不顺就会懈,就练不出整劲啊”我几乎流着泪说宋老师收下我吧。

我与传统太极拳(八)
与宋老师有了两次接触,要论年龄,体重,身高,力量方面宋老师都不如我,可我与他推手怎么会象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孩那样两脚无根而受他摆布呢?毫无还击之力呢?我心中暗暗高兴,看来这次是找对老师了.我下定决心,先混过脸熟再学东西,于是每天下午五点下了班就马上骑着自行车来到宋老师诊所.一来二去混熟悉了,我提出拜师学艺之事,宋老师淡淡地说:“既然热爱传统武术,那就先练习基本功吧,至于拜师之事待机缘来了,再说吧.按杨式小架148式门内师承先练站三桩吧,别小看了站桩功,百练不如一站啊."当时我心里想这可能是宋老师在搪塞我吧.宋老师教的三桩分别是:浑圆桩,虚步桩(左右手挥琵琶式),仆步桩(左右下势)宋老师要求站桩时要做到:百会穴虚虚领起,下颌微微内收,与大椎穴对应,命门穴外突,与尾闾穴对应,尾闾穴向会阴穴内勾,舌尖轻顶上腭,呼吸自然,身正裆圆,意守丹田,浑圆桩站三十分钟,虚步桩左右各站二十分钟,仆步桩左右各站十五分钟即可.宋老师又说:“下颌微微内外才能做到虚灵之气自然上升,舌尖轻抵上腭所产生的唾液要咽下意送丹田,这在养生方面十分有益,在技击上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住咽喉和避免因撞击而伤及舌头.”我按照宋老师的要求决定开始练习站三桩.
我天天下午在宋老师诊所练习,宋老师看完患者后又来给我纠正动作,而且每天练习要结束时,宋老师都会坐在椅子上用双脚踩住我的双脚让我按要领做混圆桩然后一放脚我会向后一屁股跌坐到水泥地上.宋老师会微微一笑说:“还不行,脚下还没有找到阴阳变化.”每次站完三桩我都是浑身酸痛难耐,特别是下肢两股更是酸痛的厉害,连蹲侧后起身都困难,但我还是咬紧牙坚持了下来,到晚上八点钟回家吃晚饭时,双臂及双手酸痛的都好象不听自己使唤连碗都端不稳,真是苦啊,但精神却很好,而且每次站桩完毕,都会感觉到一股热流在身上窜动,感觉到有时命门穴和丹田穴在跳动,问宋老师,宋老师只淡淡地说:“正常反应,不必在意,继续坚持.”就这样坚持了三个多月.宋老师又教导说:“站桩时意识上要引导肢体寻找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的对拉拔长等肢体放长的感觉,并把站桩中寻找到的这种感觉带到练拳架中去,这样日后会进步快些.”
就这样,我硬着头皮坚持了六个月,并逐渐感觉到了双脚五趾放松抓地涌泉微微悬空的感觉。每天练完桩功后宋老师坐在椅子上踩双脚的考试终于勉强过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我与传统太极拳(九)
六个月的站桩我终于坚持下来了.我仍然每天下午到宋金辉老师诊所请宋老师矫正拳架,宋老师说:“揽雀尾是杨式小架148式的母式,先从此式开始吧.”我就按照宋老师的要求每天开始矫正架子.宋老师又说:“为什么要矫正架子呢?因为练巧先练劲,练劲先练顺,而顺正是在拳架中求得的,要认真做好外三合,传统太极拳是由外引内的功夫,随着日久功深就会自然练成内三合,不要玄虚地理解行拳为什么要面南背北,有人说是与什么地球磁场有关系,实际上是假定练拳场地的方位,便于初学者不要搞错动作的方位.”六个月的时间矫正完了拳架加上站桩的感觉我每天练起拳来感觉特别舒畅.在做定势动作时,宋老师往往说停,我巳养成了习惯知道宋老师要纠正动作所以仍然保持原有动作不变,等宋老师纠正完定势动作时我巳是满头大汗,重心腿巳因酸涨而颤抖,宋老师笑着说:“小夏,其实拳架就是活桩,把每个定势动作拿出来单练都是桩功,它是功架合一啊”在做定势动作时宋老师特别强调命门穴外凸,尾闾穴问会阴穴内勾,意识要松沉到脚底涌泉穴,百会穴与涌泉穴在意识上要连成一直线.要形成以腰为轴带动四肢的螺旋运动.做到慢,稳,圆,匀,柔五字诀的要求.慢:便于呼吸匀,细,深,长.内外处处到位.稳:是基础,立身应中正,步子宜轻灵,分清虚实,重心要平衡.圆:太极螺旋劲,一身不僵滞,内外都在转,开合应变灵.匀:如行云流水,内外贯穿如抽丝,往返必摺叠,行气遍身躯.柔:轻松,舒,沉,不拘不僵,极柔弱,才能极坚刚.五字诀的目的是要练好内功,达到轻灵活泼,以便领悟懂劲.此外,还要做到四要求:顶头,松肩,空心,实腹.顶头:顶头身易正,精神可振奋,气机能上下,百骸动自然.松肩:肩为上体大关节,松沉气不浮,气道不受阻,运行达指端.空心:空心除杂念,集意在练拳,上虚轻灵现,真气自归原.(顶心,中心,脚心,三心空)实腹!气沉丹田用意寻.匀,细,深,长由内行,功成腹圆鼓,下实稳健生.
我遵照宋老师的殷切教诲,每天勤奋练拳不辍,虽然没有完全领悟,但也有不少进步.我准备向宋老师提出学习推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我与传统太极拳(十)
我向宋老师提出学习传统太极拳推手,真没想到宋老师竟然同意了,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兴奋和高兴.宋老师说:“学练推手一般要入室弟子才教,不过,我看你是真心热爱,又吃的苦,人品也不错,就学吧.”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宋老师又说:“盘拳架是练体,练的是知己,推手为用,练的是知彼,是检验拳架练的正确与否的一种训练方式,它们相互促进,唉,传统太极拳武术高妙之处在于从拳架到散手之间多了个推手这个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推手就是要练出听化劲,练出变化,把自己练成一个旋转自如的金刚球体,万向轴承,别人一碰就落空,体用结合妙无双啊,这需要苦练,日积月累,难啊.”接着又说:“家产可以继承,基因可以遗传,但功夫不能,只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勤学苦练,特别是苦练,才能把功夫练上身啊.”我连连称是.宋老师又说“基本功很重要,先练定步推手吧,待有基础后再学练活步推手,还是从左右的单推手开始练吧.”单推手是二人互出左(右)脚,互搭左(右)手,一攻一防,攻者弓步,松握拳,掌心向上,拳背粘住对方手腕,向对方身体中心线伸展.防者坐腿转腰:“听”着来劲引化,转防为攻,二人攻防互换.此后每天下午宋老师就带我练习左右单推手,宋老师喂劲时是由轻到重进逼我重心,要求我臂部不准用力,只能坐腿转腰进行走化,更不允许我用手去拨开来劲,我常常被宋老师的来劲逼得一屁股跌坐在地上,自己都记不清跌倒过多少次,而且推完手回家后双臂及肩部酸痛难耐,甚至往上脱线衣都困难,但人的精神特别好.宋老师说:“正常,酸痛过后就能逐渐松了,以后会酸痛到下面去的.”就这样每天练习感觉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三个月过去了.接着宋老师又教我练习四角推手.四角推手是:二人互出左(右)脚,互搭左(右)手,另手粘住对方手肘,攻者弓步.掌形,腕互贴,向对方斜角(左右)伸挤.防者坐腿转腰,手粘贴对方手腕.另手粘贴其肘“听”准来劲准来劲引化.对方换手攻击时,防者也应换手接化,转防为攻,二人攻防互换.
有时外地的师兄弟回来看望宋老师,宋老师都会通知本地的师兄弟们到东方公园(现在的体育场)去练拳推手,当然都是入室弟子,我虽然不是入室弟子,宋老师也会叫上我,我当时真是感动万分.这些早入门的师兄弟推起手来有时十分激烈,对抗性非常强,但我看宋老师从不表扬那些把对方发出之人,反而常常表扬那些站得住,能化掉对方之劲能引进落空的师兄弟,有时也叫我上去试试,我当时那里是他们的对手,常常被摔翻在地.宋老师有时也带他们打打散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我与传统太极拳(十一)
练完了四角推手,宋金辉老师又教我圆揉推手.圆揉推手:二人同出左(右)脚,互搭左(右)手腕.另手粘住手肘.攻者弓步,以得机得势手法,如切,压,推,挤,挒,靠等发劲,向对方施展进攻.防者坐腿,以搭手承掽对手,另手粘化其肘,以转身为轴,以双手臂为外圆,虚灵听准来劲接换.如沉,转,捋,采,粘,引等化劲,转防为攻,沾,连,粘,随,圆转推揉,灵动不滞,以之攻防互为其根.
宋老师在带我圆揉推手时仍然是慢慢地喂劲,逼我坐腿转腰,待我适应后,再由慢到快,由轻到重地进攻我,我常常向后跌倒在地,想站住身子向前略一倾又感觉到空,脚步向前窜,宋老师轻轻一引捋,我便身不由己地向钭前方跌出,刚想抽身站稳,宋老师又是一个挤按劲,我便双脚离地向后跌出,常常头快撞向墙时,宋老师又收放自如地把我拉回来,又开始下一轮的进攻,每次推完手,我精疲力尽,惊恐万分,汗流浃背,双腿发软,再看宋老师(当时巳六十二岁)竟然连毛毛汗都没出,心平气和,这时宋老师总会说:“小夏,最近站桩又疏懒了吧,拳架盘的怎样?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啊!你们师兄弟常常有人问我太极内功是什么?内气怎么运行?有些同志把这个东西搞得玄而又玄,总让人摸不着边际,其实是被人为地披上神秘的面纱,传统太极拳内功就是内练功夫,重点训练内在精神气质,内在呼吸方法,内在的劲力传递等功法体系,具体的载体就是站桩功法,调息功法,盘架子或单式练意功法,推手练功法,练劲辅助功法等,个别流派有静坐法来练习安神养气,我们师承的杨式小架没有静坐法.而内气是人体内在的能量成分的总称,有什么元气,肾气,正气,中气等,不同流派的侧重点不同.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我们杨式小架148式强调放松自然,由外引内,怎么由外引内呢?就是要在拳架外形中做好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日久功深就会练出内在的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就象你师爷张公金龄前贤所说:用意不用力,运动绕螺旋,内外重六合,源泉在丹田.此语虽简洁,但含义深远,小夏,如果真心热爱,又能持之以恒,就慢慢体悟这句话吧.”
我被宋老师的真诚教诲,无私奉献而深深感动.我眼里噙着泪水说:“老师,我又不是您的入室弟子,你都这么认真教导我,我过意不去.”宋老师淡淡地说:“只要热爱就好,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既然我答应了教你,如果敷衍了事,那就没有尽到老师的责任,再说给你讲了这些道理,还要靠自己下苦功练上身,否则功夫还是老师的,不是你的.”宋老师接着又说:“记住,当你苦练过程中又感到茫然,一筹莫展时,一定要回过头来又从最基础的练起,这时往往又会有新的体悟,让你进步的.”

宋老师又叫我站三桩,并用膝盖顶着我的命门处,让我意识松沉到脚底涌泉穴处,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时背上的肩胛骨用意识拉开使背部呈圆弧形,自然形成了沉肩坠肘,并拍拍我胸部看放松了没有,让我用意念想象一根长棍从头顶百会穴处贯穿过大椎穴,命门穴,直至尾闾穴,体会立身中正,这样一捏一练,我又有了新的感觉,这个感觉让我在今后的练桩功中感觉到了有时丹田穴跳动,有时命门穴在跳动,更加深了先前练桩功时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的对拉拔长,伸筋拔骨的感觉.新的一轮酸痛又开始了.但这次酸痛不是肌肉的酸痛而是而是肩胛骨关节,髋骨关节和屁股两边的髂骨关节等在酸痛.使我对要练好传统太极拳功夫要有脱胎换骨的精神重新有了认识.
我还是每天无论刮风下雨在学校教完课下午挤紧时间认真备课和批改完学生作业后,骑着自行车来到宋老师诊所,宋老师又带着我练习定步圆揉推手和矫正架子,日复一日,一转眼又是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这时我感到练习传统太极拳巳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甚至于高过生命.
后来,宋老师又传授了调息法,即专门的呼吸功法:马步,双臂放松交叉胸腹部划圆,与动作协调一致地起(吸中有呼),蹲(呼中有吸)要求呼吸细,匀,深,长,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单式动作做到合吸开呼,进行单势的逆腹式呼吸练习(结合动作开展放大或伸长为呼气,这时丹田穴部位外凸,动作收回或缩小为吸气这时丹田穴部位内凹).这样练习我感觉到双掌劳宫穴有跳动和无数针刺向外发射的感觉.宋老师说要把这种感觉带到盘架子中去,但一定要由自然的深长呼吸,循序渐进地以不影响松静自然为前提地过渡到拳势呼吸.(逆腹式呼吸)宋老师说:“拳势呼吸不是配出来的,而是练出来,能按摩内脏,消除淤血,畅通气血,于健身有利,在技击上能呼吸然后能灵活,便于下盘稳固和虚实变化及内劲的增长,日久功深,自能体悟到腹内鼓荡之气.”
现在回想起这一切,仍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我与传统太极拳(十二)
随着学习的深入,后来我才知道杨式小架148式推手训练有着严格的训练体系而且这种训练程序是递进的,必须经老师检验过关后才能进入学习下一阶段的推手.先练习定步的左右单推手,定步的左右四角推手,定步的左右圆揉推手,待练习到有一定基础后才开始学习和训练活步推手:进退三步推手,活步九宫步推手,乱踩花推手,五虎炮锤的练习(先打四正再打四隅),最后是散手训练.按宋老师的说法是:“先要练到脚下生根,能化掉对方的劲,让对方推不动,再从推不动到一推就动,那就灵了,但这个动是有中定的动.”宋老师常告诫我说:“练推手一定要学变化,松才能变化,不要学死招式,因为对方是有思维的活人,不是根木头,用死招式是不管用的.”
每到星期天在外地的师兄弟们回来,宋老师都会通知大家(每次都会叫上我)去东方公园(现体育场)集体练拳,宋老师在前面领拳,我们在后面排成一排排地跟随着宋老师的动作集体练拳.然后宋老师又叫师兄在前面领拳,宋老师到后面去逐一矫正动作,常常在我们后面从背上往下摸.有时高兴地说:“摸不到屁股了,好,做到合档敛臀了.”宋老师又说:“常常你们师兄弟问我什么是塌腰?其实就是松腰,与塌腕一样,是运动中腰的瞬间松沉,我一直强调命门外凸填平屁股和腰之间凹进去的部位,这样推手劲就不会断在腰上,形就不会散乱,就会产生伸拔,压缩回弹之力,所以塌腰只是一个瞬间动态过程,而不是厥着屁股练拳,什么开档,合档,拧腰?大家练拳不要局部看问题,而要整体看问题,其实就是把盆骨中的髂骨,髋骨拉开就行了,为什么叫你们练左右的仆步桩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然在拉开的过程中腰胯会酸痛的.还有师兄弟问我武式中的一身备五弓,其实就是练出整劲.”
每次这样集中练拳我们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就这样一晃又是一年过去了.
现在回想起这一切,感到更加催人奋进,只有来之不易的东西,才会知道珍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我与传统太极拳(十三)
每天下午我仍然在宋金辉老师那里学习和练习定步的圆柔推手,由于是随宋老师循序渐进地喂劲,天长日久,我的畏惧感虽然在逐渐减少,但脚下仍然站不住.宋老师常告诫说:“传统太极拳武术功夫是一种反先天的技击技术,要把从幼养成的与人较技老是爱努气,用力,抗争的习惯训练成用沉气,放松,顺随的方法击败对方,确实很难,需要更加下苦功,要有脱胎换骨的精神,这比练力量,练速度,练招法要难得多,小夏啊,你必须要有信心啊.”我连忙称是.
就这样,一晃又是一阵日子.有一天,宋老师对我说:“要练好传统太极拳功夫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自己要热爱,其次要有明师的传授,自己能下苦功,还要有好的武伴和有较充裕的练习时间,我给你介绍一位武伴吧.”我赶忙说:“多谢老师费心,我一定吃苦练习,不辜负老师的一片苦心.”宋老师给我介绍的武伴是一位比我小几岁身体十分壮实的小伙子名字叫曹伟,当时在审计局工作,巳练习拳架和推手有些年头了.(当时不是入室弟子)
此后,每晚七点半到十点我和曹伟在学校的球场上就开始了练习攻守互换的定步推手,我防守时尽量听准对方的劲,尽量走化掉对方的劲力,换我进攻对方时我要尽量寻找对方的重心,想方设法地要把对方发放出去,曹伟也是尽力走化我的进攻.大家由于功力和听化劲水平差不多,所以推起手来十分激烈,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任何武术搏击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体能是不行的.我仍然每天下午到宋老师诊所去请宋老师带我练习圆揉定步推手,宋老师常常问起我与曹伟推手的情况,听后宋老师淡淡地说:“随曲就是不顶,就伸就是不丢,你们谁要先进步,就看谁先松下来,门内练习时一定要铭记输力不输理,起初吃点亏,以后才会有大的进步.”我连忙称是.有时大师兄们回来常常给宋老师讲他们在外地与别的门派切磋比试的经过,说到精彩处,个个眉飞色舞.这时宋老师常常对他们说:“练武的人就是要有胆气,敢于与同门和别的门派比试,这样会丰富自己的阅历,从而提高自己的技击水平,但要讲武德,多学习他人的长处,实践是受时代制约的,你们师爷张公金龄旧时的比试是决生死,现在的比试是决胜负,从生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与在胜负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虽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实质上是不一样的.”
我与曹伟每天晚上准时练习推手,风雨无阻,他体重力量都优于我,进攻我时手上毫不留情,我曾被他摔翻在地不知多少次,我有时心里也窝火,在定步自由散推时,我趁他没粘住我,还在吸气时,拧腰旋腕用右掌猛击他胸部,只听他“啊”的一声仰面向后重重摔在球场的水泥地上,幸运没有伤到后脑,我们常常累得相互头顶着头,大雪天还穿着被汗小湿透的短袖衫,经常额头上的汗水流进眼里刺得痛,流进嘴里是涩涩的味道.这样一练就是整整的二年.
我现在回想起来,嘴里还有这种涩涩的味道,我非常珍惜这种味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清绾

2016-5-20 09:26:21

学拳容易,改拳难啊,方位,角度等动作不准确,就会别扭,就会不顺,练巧先练劲,练劲先练顺,架子不顺就会懈,就练不出整劲啊!----说得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清绾

2016-5-20 09:26:34

我建议你出本书。人一辈子短促,能给世界上留点什么最好,要不你的这些体悟认识,也将消失。老辈人,操拳者有文化的不多,在加上时代限制,思想保守的人多。人有本事了就应该想到朝伟大和崇高处努力。我希望你能够给太极拳的发扬光大做出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璎珞

2016-5-20 09:26:49

习拳之路刻苦 啊。。。。期待后面精彩内容!
要做到持之以恒真的不容易!
敢问老师现在还在巴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16

我与传统太极拳(八)
与宋老师有了两次接触,要论年龄,体重,身高,力量方面宋老师都不如我,可我与他推手怎么会象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孩那样两脚无根而受他摆布呢?毫无还击之力呢?我心中暗暗高兴,看来这次是找对老师了.我下定决心,先混过脸熟再学东西,于是每天下午五点下了班就马上骑着自行车来到宋老师诊所.一来二去混熟悉了,我提出拜师学艺之事,宋老师淡淡地说:“既然热爱传统武术,那就先练习基本功吧,至于拜师之事待机缘来了,再说吧.按杨式小架148式门内师承先练站三桩吧,别小看了站桩功,百练不如一站啊."当时我心里想这可能是宋老师在搪塞我吧.宋老师教的三桩分别是:浑圆桩,虚步桩(左右手挥琵琶式),仆步桩(左右下势)宋老师要求站桩时要做到:百会穴虚虚领起,下颌微微内收,与大椎穴对应,命门穴外突,与尾闾穴对应,尾闾穴向会阴穴内勾,舌尖轻顶上腭,呼吸自然,身正裆圆,意守丹田,浑圆桩站三十分钟,虚步桩左右各站二十分钟,仆步桩左右各站十五分钟即可.宋老师又说:“下颌微微内外才能做到虚灵之气自然上升,舌尖轻抵上腭所产生的唾液要咽下意送丹田,这在养生方面十分有益,在技击上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住咽喉和避免因撞击而伤及舌头.”我按照宋老师的要求决定开始练习站三桩.
我天天下午在宋老师诊所练习,宋老师看完患者后又来给我纠正动作,而且每天练习要结束时,宋老师都会坐在椅子上用双脚踩住我的双脚让我按要领做混圆桩然后一放脚我会向后一屁股跌坐到水泥地上.宋老师会微微一笑说:“还不行,脚下还没有找到阴阳变化.”每次站完三桩我都是浑身酸痛难耐,特别是下肢两股更是酸痛的厉害,连蹲侧后起身都困难,但我还是咬紧牙坚持了下来,到晚上八点钟回家吃晚饭时,双臂及双手酸痛的都好象不听自己使唤连碗都端不稳,真是苦啊,但精神却很好,而且每次站桩完毕,都会感觉到一股热流在身上窜动,感觉到有时命门穴和丹田穴在跳动,问宋老师,宋老师只淡淡地说:“正常反应,不必在意,继续坚持.”就这样坚持了三个多月.宋老师又教导说:“站桩时意识上要引导肢体寻找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的对拉拔长等肢体放长的感觉,并把站桩中寻找到的这种感觉带到练拳架中去,这样日后会进步快些.”
就这样,我硬着头皮坚持了六个月,并逐渐感觉到了双脚五趾放松抓地涌泉微微悬空的感觉。每天练完桩功后宋老师坐在椅子上踩双脚的考试终于勉强过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我与传统太极拳(九)
六个月的站桩我终于坚持下来了.我仍然每天下午到宋金辉老师诊所请宋老师矫正拳架,宋老师说:“揽雀尾是杨式小架148式的母式,先从此式开始吧.”我就按照宋老师的要求每天开始矫正架子.宋老师又说:“为什么要矫正架子呢?因为练巧先练劲,练劲先练顺,而顺正是在拳架中求得的,要认真做好外三合,传统太极拳是由外引内的功夫,随着日久功深就会自然练成内三合,不要玄虚地理解行拳为什么要面南背北,有人说是与什么地球磁场有关系,实际上是假定练拳场地的方位,便于初学者不要搞错动作的方位.”六个月的时间矫正完了拳架加上站桩的感觉我每天练起拳来感觉特别舒畅.在做定势动作时,宋老师往往说停,我巳养成了习惯知道宋老师要纠正动作所以仍然保持原有动作不变,等宋老师纠正完定势动作时我巳是满头大汗,重心腿巳因酸涨而颤抖,宋老师笑着说:“小夏,其实拳架就是活桩,把每个定势动作拿出来单练都是桩功,它是功架合一啊”在做定势动作时宋老师特别强调命门穴外凸,尾闾穴问会阴穴内勾,意识要松沉到脚底涌泉穴,百会穴与涌泉穴在意识上要连成一直线.要形成以腰为轴带动四肢的螺旋运动.做到慢,稳,圆,匀,柔五字诀的要求.慢:便于呼吸匀,细,深,长.内外处处到位.稳:是基础,立身应中正,步子宜轻灵,分清虚实,重心要平衡.圆:太极螺旋劲,一身不僵滞,内外都在转,开合应变灵.匀:如行云流水,内外贯穿如抽丝,往返必摺叠,行气遍身躯.柔:轻松,舒,沉,不拘不僵,极柔弱,才能极坚刚.五字诀的目的是要练好内功,达到轻灵活泼,以便领悟懂劲.此外,还要做到四要求:顶头,松肩,空心,实腹.顶头:顶头身易正,精神可振奋,气机能上下,百骸动自然.松肩:肩为上体大关节,松沉气不浮,气道不受阻,运行达指端.空心:空心除杂念,集意在练拳,上虚轻灵现,真气自归原.(顶心,中心,脚心,三心空)实腹!气沉丹田用意寻.匀,细,深,长由内行,功成腹圆鼓,下实稳健生.
我遵照宋老师的殷切教诲,每天勤奋练拳不辍,虽然没有完全领悟,但也有不少进步.我准备向宋老师提出学习推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我与传统太极拳(十)
我向宋老师提出学习传统太极拳推手,真没想到宋老师竟然同意了,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兴奋和高兴.宋老师说:“学练推手一般要入室弟子才教,不过,我看你是真心热爱,又吃的苦,人品也不错,就学吧.”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宋老师又说:“盘拳架是练体,练的是知己,推手为用,练的是知彼,是检验拳架练的正确与否的一种训练方式,它们相互促进,唉,传统太极拳武术高妙之处在于从拳架到散手之间多了个推手这个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推手就是要练出听化劲,练出变化,把自己练成一个旋转自如的金刚球体,万向轴承,别人一碰就落空,体用结合妙无双啊,这需要苦练,日积月累,难啊.”接着又说:“家产可以继承,基因可以遗传,但功夫不能,只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勤学苦练,特别是苦练,才能把功夫练上身啊.”我连连称是.宋老师又说“基本功很重要,先练定步推手吧,待有基础后再学练活步推手,还是从左右的单推手开始练吧.”单推手是二人互出左(右)脚,互搭左(右)手,一攻一防,攻者弓步,松握拳,掌心向上,拳背粘住对方手腕,向对方身体中心线伸展.防者坐腿转腰:“听”着来劲引化,转防为攻,二人攻防互换.此后每天下午宋老师就带我练习左右单推手,宋老师喂劲时是由轻到重进逼我重心,要求我臂部不准用力,只能坐腿转腰进行走化,更不允许我用手去拨开来劲,我常常被宋老师的来劲逼得一屁股跌坐在地上,自己都记不清跌倒过多少次,而且推完手回家后双臂及肩部酸痛难耐,甚至往上脱线衣都困难,但人的精神特别好.宋老师说:“正常,酸痛过后就能逐渐松了,以后会酸痛到下面去的.”就这样每天练习感觉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三个月过去了.接着宋老师又教我练习四角推手.四角推手是:二人互出左(右)脚,互搭左(右)手,另手粘住对方手肘,攻者弓步.掌形,腕互贴,向对方斜角(左右)伸挤.防者坐腿转腰,手粘贴对方手腕.另手粘贴其肘“听”准来劲准来劲引化.对方换手攻击时,防者也应换手接化,转防为攻,二人攻防互换.
有时外地的师兄弟回来看望宋老师,宋老师都会通知本地的师兄弟们到东方公园(现在的体育场)去练拳推手,当然都是入室弟子,我虽然不是入室弟子,宋老师也会叫上我,我当时真是感动万分.这些早入门的师兄弟推起手来有时十分激烈,对抗性非常强,但我看宋老师从不表扬那些把对方发出之人,反而常常表扬那些站得住,能化掉对方之劲能引进落空的师兄弟,有时也叫我上去试试,我当时那里是他们的对手,常常被摔翻在地.宋老师有时也带他们打打散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我与传统太极拳(十一)
练完了四角推手,宋金辉老师又教我圆揉推手.圆揉推手:二人同出左(右)脚,互搭左(右)手腕.另手粘住手肘.攻者弓步,以得机得势手法,如切,压,推,挤,挒,靠等发劲,向对方施展进攻.防者坐腿,以搭手承掽对手,另手粘化其肘,以转身为轴,以双手臂为外圆,虚灵听准来劲接换.如沉,转,捋,采,粘,引等化劲,转防为攻,沾,连,粘,随,圆转推揉,灵动不滞,以之攻防互为其根.
宋老师在带我圆揉推手时仍然是慢慢地喂劲,逼我坐腿转腰,待我适应后,再由慢到快,由轻到重地进攻我,我常常向后跌倒在地,想站住身子向前略一倾又感觉到空,脚步向前窜,宋老师轻轻一引捋,我便身不由己地向钭前方跌出,刚想抽身站稳,宋老师又是一个挤按劲,我便双脚离地向后跌出,常常头快撞向墙时,宋老师又收放自如地把我拉回来,又开始下一轮的进攻,每次推完手,我精疲力尽,惊恐万分,汗流浃背,双腿发软,再看宋老师(当时巳六十二岁)竟然连毛毛汗都没出,心平气和,这时宋老师总会说:“小夏,最近站桩又疏懒了吧,拳架盘的怎样?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啊!你们师兄弟常常有人问我太极内功是什么?内气怎么运行?有些同志把这个东西搞得玄而又玄,总让人摸不着边际,其实是被人为地披上神秘的面纱,传统太极拳内功就是内练功夫,重点训练内在精神气质,内在呼吸方法,内在的劲力传递等功法体系,具体的载体就是站桩功法,调息功法,盘架子或单式练意功法,推手练功法,练劲辅助功法等,个别流派有静坐法来练习安神养气,我们师承的杨式小架没有静坐法.而内气是人体内在的能量成分的总称,有什么元气,肾气,正气,中气等,不同流派的侧重点不同.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我们杨式小架148式强调放松自然,由外引内,怎么由外引内呢?就是要在拳架外形中做好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日久功深就会练出内在的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就象你师爷张公金龄前贤所说:用意不用力,运动绕螺旋,内外重六合,源泉在丹田.此语虽简洁,但含义深远,小夏,如果真心热爱,又能持之以恒,就慢慢体悟这句话吧.”
我被宋老师的真诚教诲,无私奉献而深深感动.我眼里噙着泪水说:“老师,我又不是您的入室弟子,你都这么认真教导我,我过意不去.”宋老师淡淡地说:“只要热爱就好,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既然我答应了教你,如果敷衍了事,那就没有尽到老师的责任,再说给你讲了这些道理,还要靠自己下苦功练上身,否则功夫还是老师的,不是你的.”宋老师接着又说:“记住,当你苦练过程中又感到茫然,一筹莫展时,一定要回过头来又从最基础的练起,这时往往又会有新的体悟,让你进步的.”

宋老师又叫我站三桩,并用膝盖顶着我的命门处,让我意识松沉到脚底涌泉穴处,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时背上的肩胛骨用意识拉开使背部呈圆弧形,自然形成了沉肩坠肘,并拍拍我胸部看放松了没有,让我用意念想象一根长棍从头顶百会穴处贯穿过大椎穴,命门穴,直至尾闾穴,体会立身中正,这样一捏一练,我又有了新的感觉,这个感觉让我在今后的练桩功中感觉到了有时丹田穴跳动,有时命门穴在跳动,更加深了先前练桩功时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的对拉拔长,伸筋拔骨的感觉.新的一轮酸痛又开始了.但这次酸痛不是肌肉的酸痛而是而是肩胛骨关节,髋骨关节和屁股两边的髂骨关节等在酸痛.使我对要练好传统太极拳功夫要有脱胎换骨的精神重新有了认识.
我还是每天无论刮风下雨在学校教完课下午挤紧时间认真备课和批改完学生作业后,骑着自行车来到宋老师诊所,宋老师又带着我练习定步圆揉推手和矫正架子,日复一日,一转眼又是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这时我感到练习传统太极拳巳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甚至于高过生命.
后来,宋老师又传授了调息法,即专门的呼吸功法:马步,双臂放松交叉胸腹部划圆,与动作协调一致地起(吸中有呼),蹲(呼中有吸)要求呼吸细,匀,深,长,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单式动作做到合吸开呼,进行单势的逆腹式呼吸练习(结合动作开展放大或伸长为呼气,这时丹田穴部位外凸,动作收回或缩小为吸气这时丹田穴部位内凹).这样练习我感觉到双掌劳宫穴有跳动和无数针刺向外发射的感觉.宋老师说要把这种感觉带到盘架子中去,但一定要由自然的深长呼吸,循序渐进地以不影响松静自然为前提地过渡到拳势呼吸.(逆腹式呼吸)宋老师说:“拳势呼吸不是配出来的,而是练出来,能按摩内脏,消除淤血,畅通气血,于健身有利,在技击上能呼吸然后能灵活,便于下盘稳固和虚实变化及内劲的增长,日久功深,自能体悟到腹内鼓荡之气.”
现在回想起这一切,仍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我与传统太极拳(十二)
随着学习的深入,后来我才知道杨式小架148式推手训练有着严格的训练体系而且这种训练程序是递进的,必须经老师检验过关后才能进入学习下一阶段的推手.先练习定步的左右单推手,定步的左右四角推手,定步的左右圆揉推手,待练习到有一定基础后才开始学习和训练活步推手:进退三步推手,活步九宫步推手,乱踩花推手,五虎炮锤的练习(先打四正再打四隅),最后是散手训练.按宋老师的说法是:“先要练到脚下生根,能化掉对方的劲,让对方推不动,再从推不动到一推就动,那就灵了,但这个动是有中定的动.”宋老师常告诫我说:“练推手一定要学变化,松才能变化,不要学死招式,因为对方是有思维的活人,不是根木头,用死招式是不管用的.”
每到星期天在外地的师兄弟们回来,宋老师都会通知大家(每次都会叫上我)去东方公园(现体育场)集体练拳,宋老师在前面领拳,我们在后面排成一排排地跟随着宋老师的动作集体练拳.然后宋老师又叫师兄在前面领拳,宋老师到后面去逐一矫正动作,常常在我们后面从背上往下摸.有时高兴地说:“摸不到屁股了,好,做到合档敛臀了.”宋老师又说:“常常你们师兄弟问我什么是塌腰?其实就是松腰,与塌腕一样,是运动中腰的瞬间松沉,我一直强调命门外凸填平屁股和腰之间凹进去的部位,这样推手劲就不会断在腰上,形就不会散乱,就会产生伸拔,压缩回弹之力,所以塌腰只是一个瞬间动态过程,而不是厥着屁股练拳,什么开档,合档,拧腰?大家练拳不要局部看问题,而要整体看问题,其实就是把盆骨中的髂骨,髋骨拉开就行了,为什么叫你们练左右的仆步桩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然在拉开的过程中腰胯会酸痛的.还有师兄弟问我武式中的一身备五弓,其实就是练出整劲.”
每次这样集中练拳我们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就这样一晃又是一年过去了.
现在回想起这一切,感到更加催人奋进,只有来之不易的东西,才会知道珍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我与传统太极拳(十三)
每天下午我仍然在宋金辉老师那里学习和练习定步的圆柔推手,由于是随宋老师循序渐进地喂劲,天长日久,我的畏惧感虽然在逐渐减少,但脚下仍然站不住.宋老师常告诫说:“传统太极拳武术功夫是一种反先天的技击技术,要把从幼养成的与人较技老是爱努气,用力,抗争的习惯训练成用沉气,放松,顺随的方法击败对方,确实很难,需要更加下苦功,要有脱胎换骨的精神,这比练力量,练速度,练招法要难得多,小夏啊,你必须要有信心啊.”我连忙称是.
就这样,一晃又是一阵日子.有一天,宋老师对我说:“要练好传统太极拳功夫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自己要热爱,其次要有明师的传授,自己能下苦功,还要有好的武伴和有较充裕的练习时间,我给你介绍一位武伴吧.”我赶忙说:“多谢老师费心,我一定吃苦练习,不辜负老师的一片苦心.”宋老师给我介绍的武伴是一位比我小几岁身体十分壮实的小伙子名字叫曹伟,当时在审计局工作,巳练习拳架和推手有些年头了.(当时不是入室弟子)
此后,每晚七点半到十点我和曹伟在学校的球场上就开始了练习攻守互换的定步推手,我防守时尽量听准对方的劲,尽量走化掉对方的劲力,换我进攻对方时我要尽量寻找对方的重心,想方设法地要把对方发放出去,曹伟也是尽力走化我的进攻.大家由于功力和听化劲水平差不多,所以推起手来十分激烈,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任何武术搏击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体能是不行的.我仍然每天下午到宋老师诊所去请宋老师带我练习圆揉定步推手,宋老师常常问起我与曹伟推手的情况,听后宋老师淡淡地说:“随曲就是不顶,就伸就是不丢,你们谁要先进步,就看谁先松下来,门内练习时一定要铭记输力不输理,起初吃点亏,以后才会有大的进步.”我连忙称是.有时大师兄们回来常常给宋老师讲他们在外地与别的门派切磋比试的经过,说到精彩处,个个眉飞色舞.这时宋老师常常对他们说:“练武的人就是要有胆气,敢于与同门和别的门派比试,这样会丰富自己的阅历,从而提高自己的技击水平,但要讲武德,多学习他人的长处,实践是受时代制约的,你们师爷张公金龄旧时的比试是决生死,现在的比试是决胜负,从生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与在胜负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虽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实质上是不一样的.”
我与曹伟每天晚上准时练习推手,风雨无阻,他体重力量都优于我,进攻我时手上毫不留情,我曾被他摔翻在地不知多少次,我有时心里也窝火,在定步自由散推时,我趁他没粘住我,还在吸气时,拧腰旋腕用右掌猛击他胸部,只听他“啊”的一声仰面向后重重摔在球场的水泥地上,幸运没有伤到后脑,我们常常累得相互头顶着头,大雪天还穿着被汗小湿透的短袖衫,经常额头上的汗水流进眼里刺得痛,流进嘴里是涩涩的味道.这样一练就是整整的二年.
我现在回想起来,嘴里还有这种涩涩的味道,我非常珍惜这种味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清绾

2016-5-20 09:26:21

学拳容易,改拳难啊,方位,角度等动作不准确,就会别扭,就会不顺,练巧先练劲,练劲先练顺,架子不顺就会懈,就练不出整劲啊!----说得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清绾

2016-5-20 09:26:34

我建议你出本书。人一辈子短促,能给世界上留点什么最好,要不你的这些体悟认识,也将消失。老辈人,操拳者有文化的不多,在加上时代限制,思想保守的人多。人有本事了就应该想到朝伟大和崇高处努力。我希望你能够给太极拳的发扬光大做出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璎珞

2016-5-20 09:26:49

习拳之路刻苦 啊。。。。期待后面精彩内容!
要做到持之以恒真的不容易!
敢问老师现在还在巴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