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形意拳孙禄堂老先生儿子孙存周入门弟子张烈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30321次阅读 7次回复
阅读排行
孙禄堂老先生儿子孙存周入门弟子张烈先生 ,系统教你学内家形意拳,

讲的非常好,推荐!!


张烈先生已经逝世了,这些内容是从他博客上转载过来的,经过我的简单整理,整合过来,感谢张烈先生的无私指导奉献,感谢。




     生前张烈先生在弟子王东生的辅助下,他积累了大量珍贵的文字、照片和视频素材,着手准备书稿,希望把多年来自己研习孙氏武学的心得传授给热爱武术的朋友们。

在武术稿件开篇中他写道:

为报达恩师孙存周先生,我给自己定了两条武德

1、尽我之所会(能)将孙老师的武技、武学思想传播给热爱武术的朋友们,发扬孙先生的治武精神以慰籍英灵

2、绝不说自己不明白别人也听不懂的话,误人子弟。


张烈先生最大的愿望,是在他离开后仍可以把自己的武学研究成果传授给武术爱好者,在视频中谈笑风生依旧~~



     早在2005年,他就在一次书面发言中对孙门弟子提出几点希望:

第一:让孙氏武学发扬光大是是孙门弟子共同的责任:大家无论师承何人,辈份长幼,技艺高低,同为孙门弟子,每一个人都肩负传承孙氏武学的重任。

第二:我常说的一句话:眼高,手才有可能高。只有经常观摩正规的演示,才有可能提高自身对孙氏武学认识,才有可能出真功夫。

第三:真功夫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希望大家在习武过程中不断进行自身反省,通过交流找出自身的差距,认真练习,了解孙氏武学的真谛。

第四:有标准才能复制,才能真正有规模:传承孙氏武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扩大同门弟子规模,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有可能了孙氏武学。



      张烈老师教授武术一直以“弘扬武术精神”为己任,使学生们在习武的过程中树立坚韧、自强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融入工作生活态度、让这种精神影响更多的人。他坚持用科学观点解释武学。在他的随笔中曾写道:“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在太空已见到完整的地球,则不必再引用先民们所讲的天园地方的说法了;武术也是一样,应用今天的科学观点去理解它、剖析它、证实它”。
教学目录:






1,试验一:练习内家拳的共同感觉
2,试验二:含胸拔背3,试验三:垂肩坠肘
4,试验四:虚领顶劲
5,试验五:肩胯相合、以脊椎为轴的身体转动
6,形意拳基础训练一:蹲起
7,形意拳基础训练二:转身卧腿下蹲
8,内家拳基础训练:找到练拳时应有的感觉(一)
9,内家拳基础训练:找到练拳时应有的感觉(二)
10,综合试验一:原地崩拳(1)或称原地出拳、原地打拳
11,综合试验一:原地崩拳(2)
12,综合试验一:原地崩拳的视频讲解(1)
13,综合试验一:原地崩拳(3)
14,综合试验二:利用身体速度的试验
15,实验总结:“整”字的涵义
16,基础训练三    面对墙壁下蹲法
17,综合试验一:原地崩拳的视频讲解(2)
18,基础训练蹲起的视频讲解
19,《找到练拳时应有的感觉》的视频讲解
20,张烈老师对练习形意拳的要求
21,关于内家拳共性的视频讲解
22,孙氏形意拳:三体式    序
23,孙氏形意拳:三体式(1)    标准站立
24,孙氏形意拳:三体式(2) 两个需要统一的概念
25,孙氏形意拳:三体式(2) 两个需要统一的概念的视频讲解
26,父亲,是要用一辈子去读的那本书——写在父亲逝世百日
27,孙氏形意拳:三体式(3) 三体式的标准下蹲(预备式)
28,孙氏形意拳:三体式(4) 三体式的出左脚
29,孙氏形意拳:三体式(3)标准下蹲(预备式)的视频讲解
30,孙氏形意拳三体式(4)三体式出左脚的视频讲解(上)
31,孙氏形意拳三体式(4)三体式出左脚的视频讲解(下)
32,孙氏形意拳三体式(5)三体式上肢动作的练习
33,孙氏形意拳三体式(6)真正的三体式正规练习
34,孙氏形意拳三体式(5\6)三体式的上肢动作及到位的三体
35,孙氏形意拳三体式(7)进一步深化学习三体式(上)
36,孙氏形意拳三体式(7)进一步深化学习三体式(下)
37,孙氏形意拳三体式(8)学习三体式的总结
38,孙氏形意拳三体式(7/8)练习三体式的总结
39,孙氏形意拳:劈拳学    序
40,孙氏形意拳:劈拳学(1)
41,孙氏形意拳:劈拳学(1)的视频讲解
42,孙氏形意拳:劈拳学(2)
43,孙氏形意拳:劈拳学(2)的视频讲解
44,孙氏形意拳:劈拳学(3)
45,孙氏形意拳:劈拳学(4)
46,孙氏形意拳:劈拳学(4)的视频讲解
47,孙氏形意拳:劈拳学(5)
48,孙氏形意拳:劈拳学(5)的视频讲解
49,孙氏形意拳:劈拳学(6)
50,张烈老师随感录

正文



1,试验一:练习内家拳的共同感觉

     孙禄堂先生曾经讲过,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形式不同,其理则同。这个论点已被广大习武者接受,已成为习武者的共识。为体会练习这三种拳术的共同感觉,让我们一起做一个试验。

      两脚并立,或两脚距离与肩同宽,身体站直。简单地说,站立的姿式就和天安门国旗班的战士一样挺拔。在这种直立的基础上,头努力向上顶。注意头向上顶劲时不可以破坏原有的站立姿式。你自己知道头在努力向上顶,站立的外型不可以有变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绝不许向上仰头。这时你可以体会到头向上顶和肩向下垂其实是一回事,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说法。换句话说,你要是缩脖就一定端肩。这是练习内家拳的一个规矩,练拳时头始终要竖直向上顶着劲。

      在身体站直、站正的基础上,两臂侧平举,要不用力的自然抬起来成水平。所谓自然由两侧抬起,即两手可稍靠前,两臂夹角可成170度,这样的两臂抬得很自然、很舒服。两手是自然抬起的,肯定手心是向下的。两臂抬平后,两手尽向远处伸展,而且这种向远方伸展的努力不可间断,真好像是要把两手臂伸展得抱住了地球一样。虽然手在不断地努力向外伸展,但原来站好的身体要依然如故,身体依然正直,头依然始终向上顶着劲。这时你两肩会感到发酸、发沉。


(说明:左右臂均与地面平行,本片因拍摄角度显示左手略高,编者注)

      两手在向外伸展的基础上,把两只手立起来:令手指朝上且手指尽量直,不要弯曲。

这时由两掌心继续向外努力顶劲,手指也尽力的竖直,你的手指会有一种酸麻痛胀的感觉,这种感觉和做针炙治疗时的感觉差不多。当你做得正确,这种感觉不单在手指,而且你的小臂、大臂、腋窝都会有这种感觉。如果你做得很认真,很到位,你也会感觉到你的手掌心发热,甚至感到掌心向外发出热气,也有人感到掌心向外冒风。

      你首先要找到这种感觉,要记住这种感觉。而且要做到一抬起两臂、认真一做马上就能有这种感觉;即使两手不向上立也能找到这种感觉。逐渐减小两臂的夹角,直到两手平行着向前推也能找到这种感觉。则可以说你已经基本找到了练习内家拳的感觉了。

      练过气功的朋友可能会称这种感觉叫得气,据说气功要很长时间才能有这种感觉。你现在不是很快就有这种感觉了吗?所以你千万不要认为这是气功的得气,可以暂时理解为通络或抻筋。这个问题在以后讲内家拳的“整”时还要细说。

      我认为练习内家拳时,不论形意、八卦、太极练习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应当有这种感觉。这种感觉也是三派拳术形式不同其理则同的一个内容——即感觉相同。


还有一些关键的东西,张烈老师并没有讲。他还是给我们孙氏后人留了饭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即使有了这些个图片影像资料
没有人给初学者校架也是不够的
初学者心里并没有底
自己做的究竟合不合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这个帖子为什么没有人顶?
天理不公是否说的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4,试验四:虚领顶劲


真是有不少朋友和我讨论过这个问题。关于顶劲,前边我们已经做过头向上顶,同时也是肩向下垂的试验。顶劲,一定是头向上顶,这一点是容易统一的。可能是一提到“顶”,则首先想到了牛羊,因为它们都是用头去顶。也听到过一些行家讲解“虚领顶劲”,是将头“虚虚领起”。为什么叫“虚虚领起”呢?是因为头即要向上顶劲,又要转动自如,所以是将头“虚虚领起”。我听了半天还是听不懂,弄不明白。下边咱们按照我的理解来做个试验。



所谓虚领的领,我不认为是“带领”的“领”,也不是“领东西”的“领”,这个“领”是衣领的领,而且是指中式褂子的立领(因为那时还不时兴西服和T恤)。




为什么叫“虚领”呢?如果你高昂着头,你的后脖梗一定和衣领贴得很紧,脖子和领子贴得很紧则应称之为“实领”。如果我们收一点儿下巴,把颈项竖起来,这时你的后脖梗会与衣领似挨不挨,这不就是“虚领”吗?



也许有人会觉得我把武术中的理论,或者是人们心中神秘莫测的高深理论看得太简单,说得太通俗,是不是对武术理论有些贬意?其实真是没有贬意,这么多年来老师是这样教的,我也是这么练的,绝对是从实践中体会来的。再说,理论是指导行为的,如果不说简单,人们又如何去练习呢?别看说得通俗简单,真的做好还是很不容易的,应记住这样一句话:越是简单的也就越复杂。



在“虚领顶劲”的试验中,你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做得正确、到位时,你的脖子会梗梗着,会感到有劲、精神,似乎产生一种无坚不摧的尚武气概。




有些事情确实是相通的,不信你注意一下美国拳击运动员泰森,他比赛时虽然赤着背,但你看他的脖子是不是也在做着“虚领顶劲”?!



在练拳中,“虚领顶劲”要变成一种习惯动作:精力特别集中的练,瞪着眼、自己真有一种像牛犊子似的感觉,即所谓“气惯于顶”,这样确实会加强头部的冲撞能力。中学时曾逞能将一个一公分多厚的松木门板用头撞得断裂,除了头有点疼的感觉基本没事。不过大家千万不要去做撞门板这样的试验,没有意义。我说这些绝不是吹虚自己武功有多强,只是把我做过的傻事告诉你们,叫你们别去干。你想,当年头撞木板时要真是把脑袋撞出毛病,哪可能现在和大家谈练武术的自身感受。



注意:现在讲述所有试验均围绕着内家拳的“正”和“整”。开始先将“整”搞清楚,这是所谓内劲的基础;“正”则是为了更进一步“整”和规矩。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falao

2016-1-16 21:44:09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张烈老师很厉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飞海功夫

2016-1-22 19:32:29

想、谢谢楼主分享、 、、、、、、、、、、、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7

还有一些关键的东西,张烈老师并没有讲。他还是给我们孙氏后人留了饭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即使有了这些个图片影像资料
没有人给初学者校架也是不够的
初学者心里并没有底
自己做的究竟合不合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这个帖子为什么没有人顶?
天理不公是否说的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4,试验四:虚领顶劲


真是有不少朋友和我讨论过这个问题。关于顶劲,前边我们已经做过头向上顶,同时也是肩向下垂的试验。顶劲,一定是头向上顶,这一点是容易统一的。可能是一提到“顶”,则首先想到了牛羊,因为它们都是用头去顶。也听到过一些行家讲解“虚领顶劲”,是将头“虚虚领起”。为什么叫“虚虚领起”呢?是因为头即要向上顶劲,又要转动自如,所以是将头“虚虚领起”。我听了半天还是听不懂,弄不明白。下边咱们按照我的理解来做个试验。



所谓虚领的领,我不认为是“带领”的“领”,也不是“领东西”的“领”,这个“领”是衣领的领,而且是指中式褂子的立领(因为那时还不时兴西服和T恤)。




为什么叫“虚领”呢?如果你高昂着头,你的后脖梗一定和衣领贴得很紧,脖子和领子贴得很紧则应称之为“实领”。如果我们收一点儿下巴,把颈项竖起来,这时你的后脖梗会与衣领似挨不挨,这不就是“虚领”吗?



也许有人会觉得我把武术中的理论,或者是人们心中神秘莫测的高深理论看得太简单,说得太通俗,是不是对武术理论有些贬意?其实真是没有贬意,这么多年来老师是这样教的,我也是这么练的,绝对是从实践中体会来的。再说,理论是指导行为的,如果不说简单,人们又如何去练习呢?别看说得通俗简单,真的做好还是很不容易的,应记住这样一句话:越是简单的也就越复杂。



在“虚领顶劲”的试验中,你可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做得正确、到位时,你的脖子会梗梗着,会感到有劲、精神,似乎产生一种无坚不摧的尚武气概。




有些事情确实是相通的,不信你注意一下美国拳击运动员泰森,他比赛时虽然赤着背,但你看他的脖子是不是也在做着“虚领顶劲”?!



在练拳中,“虚领顶劲”要变成一种习惯动作:精力特别集中的练,瞪着眼、自己真有一种像牛犊子似的感觉,即所谓“气惯于顶”,这样确实会加强头部的冲撞能力。中学时曾逞能将一个一公分多厚的松木门板用头撞得断裂,除了头有点疼的感觉基本没事。不过大家千万不要去做撞门板这样的试验,没有意义。我说这些绝不是吹虚自己武功有多强,只是把我做过的傻事告诉你们,叫你们别去干。你想,当年头撞木板时要真是把脑袋撞出毛病,哪可能现在和大家谈练武术的自身感受。



注意:现在讲述所有试验均围绕着内家拳的“正”和“整”。开始先将“整”搞清楚,这是所谓内劲的基础;“正”则是为了更进一步“整”和规矩。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falao

2016-1-16 21:44:09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张烈老师很厉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飞海功夫

2016-1-22 19:32:29

想、谢谢楼主分享、 、、、、、、、、、、、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