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我认为力量来源之一是肌肉,但是肌肉不是唯一的力量源泉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38880次阅读 10次回复
阅读排行
未初
2016-1-14 08:15:37
力量,来源之一是肌肉,但是肌肉不是唯一的力量源泉。
打个比方,把一个人比作一辆车,肌肉就是汽油,但是汽油越多,是不是车子越快?不见得,还要看发动机,看外形设计,看刹车设计等等。
一个人肌肉越多,是不是力量越大?要看哪方面。如果是单纯的肌肉发力,则有可能是肌肉的力量占主导,如果是多维的发力,比如操拳发力,肌肉就只能是其中一个衡量标准,不是唯一。


有一次我和一个人掰手腕,我输了,力量不如他。第二次再掰时,我表面上是用手,其实在踝、膝、胯、肘、腕、脊椎都加了一个拧力,他不知道,结果他输了。他很诧异为什么我的力量突然间增大,还以为我第一次是让他,其实是骨架参与进来的结果。


说一下简单的武术发力架构。
如果一个人,站直了发力,就这样:

那么他的力,就是往上走的。因为力从地起,体重给地面的反作用力,是往上的,不可能往前或者往后。

在这种情况下,你往前打出一拳,和地面给的力,方向是不一致的,所以你这一拳的力量,几乎就是这一只手臂的动能,也就是产生了分力,那么你一拳打不伤人,不能立刻制伏对手,也就很正常了,因为你的力分开了,无法将体重全部用上,只能用上一少部分。这与你肌肉块儿多大,身体多棒,几乎没有太直接的关系。

因此许多人说我这一拳劲儿多大,打穿木板,没问题,但是你的力道未必能打穿一个人。因为你的体重没有穿过另一个人的身体。你可以打得他鼻青脸肿,但是无法一拳就造成致命伤害。
那么如何能让你的力量往一处走,不分开呢?这样就可以。

看一下第一个力的走向:

前脚踏地,这个力是以前脚为出发点,往上走的,走过了肘,走到了拳。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力。

这个力,是顺着脊椎上来的,脊椎的弯曲度,令该力的轨迹,是往前的。这个力,与前脚给出的力,刚好会相交,那么相交之后,就会出现这样的合力。

这个合力,如果顺畅了,几乎就是你的体重,打出去,可能会致命。
所以,武术讲究含胸拔背,双肩抱拢,肘与胯、手与脚合起来,气沉丹田,收尾闾,开胯骨,定时站桩,都是为了让你的身体变成顺顺溜溜的一根浑圆体,好让这个力发出去,去除一切使身体枝桠杈丫的多余的关节阻力。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你的肌肉的张性、大筋的弹性,到那个时候,再谈肌肉如何如之何。
所以你的力能否发出去,首先取决于你的骨架结构,而不是肌肉块儿大小。
就写到这里。
至于如何让你的身体协调起来,随时产生这个结构,再突然让这个结构产生动能,让这个力顺畅的发出去,这是交钱才讲的。





这是我打沙袋的发力,不敢说完全做到了合,但是与我要讲的,是一致的。可以听听这个声音,很脆,这就是骨架合力的结果。可以看到沙袋的凹入和颤动,这是骨架结构的猛力突然打上的结果。打到人,完全可以一拳致伤。


看到这帖子 我发现 以前的打拳虽然不是一只胳膊的力量 但也大多仅仅是利用身体惯性增加拳劲力而已 楼主好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我觉得“合”上,就是整体在动态发力末端达到一个稳定的架构,以“稳”对对方“不稳”,力道才能“破体而入”,否则就像您说的,自身架构在接触一瞬间不够稳(合),就会被反作用力破坏架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肌肉,若长得不合适,就是阻碍,是累赘。猎豹若长成牛一样的肌肉线条就跑不快了。千里马整天拉车,也就不再是干里马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江山策

2016-1-14 08:16:25

是这回事儿,从心想拿东西到东西拿起,少了肌肉不行,全是肌肉不对。整体协调共同参予,最适合这个拿起动作的合理架构下才是最轻松的。肌肉训练只能使肌肉更强健,不等于肌肉强健了就更能打,能打是多方面共同协力的结果。而肌肉是否高质量并不取决于块有多大,线条多明显,练习方法决定功能方向性,唯肌肉论错误,肌肉无用论也错误,偏颇是最大的错误。

而且只就格斗而言并不需要去专门强化训练肌肉,因为本身人体所拥的本钱就足够支撑格斗了,所做的只是需解决如何能够将本钱最有效拿出来,砸到有效目标。无论块大块小,力大力小,协调是决定使用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能协调,不练肌肉也是渣,能协调,练成阿诺那大块也不影响什么
年青,肌肉量大些,老了,消失些,无关紧要。肌肉训练本身与格斗训练毕竟不是一码事,不然健美运动员全成格斗大师了。唉,看见讨论肌肉就忍不住多说了,其实小时候打架历害的都特马即不练肌肉也不练拳更不是身体多好,全是心狠手黑反应机警的家伙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秃发翁

2016-1-14 08:17:11

似乎懂了,是不是掌握好力由地起,由下至上,再控制好身体让力顺这身体发出,就能充分用好等体重的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玄吉子

2016-1-14 08:17:22

所以师傅才要拨架子,拳架好了,这第一步就算打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清影

2016-1-14 08:17:33

力由地起是对的,。但是你说的这种使用不完全正确,传统武术训练力是先下去,而后才能上,其实就是你的体重重力能在各种体位下自然而然的,不偏不倚都在你的中线上,因为这样运动就不会产生额外的分力,,运用上分几种,主要的是各种支撑力,另外一种就是武术的打击力,打击力就是运动中的惯性力,分 根 中 稍三节,说简单一点吧,开始是用胳膊打拳,后面是用腰胯打拳 ,最后就是整个身体打拳,你去仔细分析下标准的投掷铅球就会明白的,现在最先进的MMA都是这原则原理在训练。我们先辈千年前都知道的东西可惜现在反而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莫奈

2016-1-14 08:17:47

汽油是唯一的力量来源。设计和结构是传力用力的方法,和源泉还是有区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觎暄倣

2016-2-19 19:23:49

看在楼主的面子上,认真回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10

看到这帖子 我发现 以前的打拳虽然不是一只胳膊的力量 但也大多仅仅是利用身体惯性增加拳劲力而已 楼主好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我觉得“合”上,就是整体在动态发力末端达到一个稳定的架构,以“稳”对对方“不稳”,力道才能“破体而入”,否则就像您说的,自身架构在接触一瞬间不够稳(合),就会被反作用力破坏架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肌肉,若长得不合适,就是阻碍,是累赘。猎豹若长成牛一样的肌肉线条就跑不快了。千里马整天拉车,也就不再是干里马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江山策

2016-1-14 08:16:25

是这回事儿,从心想拿东西到东西拿起,少了肌肉不行,全是肌肉不对。整体协调共同参予,最适合这个拿起动作的合理架构下才是最轻松的。肌肉训练只能使肌肉更强健,不等于肌肉强健了就更能打,能打是多方面共同协力的结果。而肌肉是否高质量并不取决于块有多大,线条多明显,练习方法决定功能方向性,唯肌肉论错误,肌肉无用论也错误,偏颇是最大的错误。

而且只就格斗而言并不需要去专门强化训练肌肉,因为本身人体所拥的本钱就足够支撑格斗了,所做的只是需解决如何能够将本钱最有效拿出来,砸到有效目标。无论块大块小,力大力小,协调是决定使用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能协调,不练肌肉也是渣,能协调,练成阿诺那大块也不影响什么
年青,肌肉量大些,老了,消失些,无关紧要。肌肉训练本身与格斗训练毕竟不是一码事,不然健美运动员全成格斗大师了。唉,看见讨论肌肉就忍不住多说了,其实小时候打架历害的都特马即不练肌肉也不练拳更不是身体多好,全是心狠手黑反应机警的家伙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秃发翁

2016-1-14 08:17:11

似乎懂了,是不是掌握好力由地起,由下至上,再控制好身体让力顺这身体发出,就能充分用好等体重的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玄吉子

2016-1-14 08:17:22

所以师傅才要拨架子,拳架好了,这第一步就算打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清影

2016-1-14 08:17:33

力由地起是对的,。但是你说的这种使用不完全正确,传统武术训练力是先下去,而后才能上,其实就是你的体重重力能在各种体位下自然而然的,不偏不倚都在你的中线上,因为这样运动就不会产生额外的分力,,运用上分几种,主要的是各种支撑力,另外一种就是武术的打击力,打击力就是运动中的惯性力,分 根 中 稍三节,说简单一点吧,开始是用胳膊打拳,后面是用腰胯打拳 ,最后就是整个身体打拳,你去仔细分析下标准的投掷铅球就会明白的,现在最先进的MMA都是这原则原理在训练。我们先辈千年前都知道的东西可惜现在反而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莫奈

2016-1-14 08:17:47

汽油是唯一的力量来源。设计和结构是传力用力的方法,和源泉还是有区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觎暄倣

2016-2-19 19:23:49

看在楼主的面子上,认真回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