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阅读排行
秘籍
2014-12-21 09:55:38
精解蹲墙功[三]


李学良


           一、 蹲墙的关键环节
          组场蹲墙--事半功倍的练法
          首先应明了蹲墙的主要功用是:松腰、松胯、垂尾间,调整气机使之平衡,练周身的整体性。
          组场时先要调整身形:脚尖抵墙,全身放松,肌肉和肌健松驰不绷劲,重点体会脊柱和腰部的放松;用百会把身体领起来,似乎整个人晃晃悠悠吊在半空中,腿和脚好像感觉不到身体的重量。然后意想身体周围及体内都是蓝蓝的虚空,体内外是一个整体。调整身形要和调神结合在一起,从而使精神处于集中、安详、端庄、稳重的状态。调神时意念一定要放到天地之间。要进入悠悠自在、恍恍惚惚的意境,这样身体容易放松、内外气能很好地融通。蹲墙之前认真组场,这样练起来就比较轻松,不累,很容易进入气功态。

          正确的身形引导气机正常运行
          蹲墙头要正,要有百会悬领的意念,下颏回收。两耳根、大椎也要有向上领的意念;这样做既可减轻腿部的力量,又可避免鼻子与墙的摩擦。尾闾要下垂,像有个东西坠着。上起,意念多在上面,但还要照顾到尾闾,稍加前扣的意念,同时还要提会阴,这样命门就自然地向后放松了;下落,意念多放在尾间,要注意由尾闾拉着整个脊柱下蹲,不要用腰压下去,腰部尽量向后放松。但头部、耳根、大推还要有上领的意念。这样上拉下坠,姿势就基本正确了,不会有身体向左或向右偏的错误动作了。

          开始练蹲墙,感觉气在背部升不上去,有疼胀感。只要把下颏收住了,注意下颏回收,经过几天的练习,气就通了过去,不适感就会消失。蹲墙初期,有的人未注意大椎上拔,气没能很好地上升滋养大脑,故神较疲乏,上课爱打瞌睡。后期,调整了姿势与意念,头部气明显充足,上课就不会打瞌睡了。

          蹲墙,切忌只求数量忽视质量,下蹲时如果尾闾扣得不够,重心掌握不稳,至使脊柱左右摆动,时间长了会造成体内气机不平衡。此外,两腿必须均匀用力,这样才能使体内气机平衡。要使两腿均匀用力,首先两脚内侧并拢所成的直线必须与墙垂直;然后,在蹲墙过程中,注意用百会领着,始终保持身体的中正,既不往左偏,也不往右偏。如果感觉到身体偏向某一边了,可以用领百会来调整。两脚掌要平铺于地,使整个脚掌能均匀受力。

         刚开始蹲墙时,也许重心会落在脚后跟,且偏于脚外侧或脚内侧;这样蹲的时间长了,往往感到受力的部位发麻、发木。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受力轻的部位加重意念。这样,不受力的部位就逐渐受力了,原来受力过重的部位也不发麻发木了。姿势的正确与否,哪怕只有细微的不同对功效的影响也会相当大。每次蹲墙,只要认真地做到了尾间下垂,百会上领,大椎上拔,马上就能明显感到整个脊柱的牵拉。尾闾下垂主要牵动腰椎,大椎上拔则是牵动胸推,只有按要求做,才能对整个脊柱起作用,进而影响全身气机的变化。

         还有些人未注意两膝并拢,从而下蹲相对轻松;但是加以重视后,难度虽然较以前加大了一些,但一定会感觉骶髂关节被牵动了。练功时,手的位置对强度与功效也有很大影响。当手与墙或腿接触时,难度顿减,脱离接触后,腰肌所受的力随即增强。至于手臂背后或撑臂,腰、腿所需的力气则更大。
         运用意识是关键
         要练好蹲墙功,首先要从思想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刚开始,大多是被动地蹲墙,只想如何把腰松开,意念过多集中在腰部,忽略了全身的整体协调性,意念贯注不进形体里面,蹲得满身是汗,两腿酸疼,但收效不大。这样练,蹲至大腿平时易后坐(后倒坐到地上);若蹲下不倒,起时也易后仰坐倒。当注意了百会、尾闾和腰部三个部位的配合后,这种情形得到了改变。腰部不但得到了相应的放松,同时气在身中也能上下贯通。
         渐渐地,就能够开始调整练功意识了,开始注重“神形并重”第一步“神念形”的锻炼。首先就用意念使自己和气场紧密合在一起,脑子里一发“蹲”的命令,就往下蹲,一发“起”的命令就往上起,指令非常明确。然后意念集中到整个脊柱上,随着蹲墙动作的一起一落,每个脊柱也随之一开一合,再后来,把意念集中到腰椎那儿,内视着腰椎的一开一合,以加强松腰的效果。这样主动运用意识后,蹲墙不再觉得累了,一起一落轻飘飘的,每天都有新进步。

         在蹲墙有一定基础后,可以意念集中在体内,下蹲时用神光看着脊柱往下落,耳朵听着里面的动静,用形象思维想着腰椎被拉松开;起时看着听着全身的气机变化。随着体察的深入,杂念也很少了,气向体内渗透得也深了。这样做,神和形就结合得紧密了,杂念不容易出来。

         “神念形”还有利于动作的准确、合度。在蹲墙时,如果跑神,身体就不容易保持合度;反之,意念如果能始终注意着自己的身体,就会控制身体不致变形。
         蹲墙的关键是使平时不易运动的腰部的肌肉、韧带得到抻拉,使之气血充足,从而达到松腰的目的。如果姿势不正确,势必延误或阻碍松腰目的的实现。所以“神念形”在蹲墙中的运用,不但强化了神意的锻炼,而且促进了形体和气机的变化,加速了松腰过程。

         另外,在蹲墙过程中,应适当注意运用形象思维。下蹲时,要保持周身气机的整体性,配合意念调整虚实,把意念放在大脚趾,这样上起下蹲时易保持周身气机的整体,意想身体内不利于气机生发的东西都通过脚心散到地下虚空;上起时想像虚空的灵阳之气呼地一下贯通全身,渗透到每个细胞中,并加“把脊柱抻拉直”的意念。意念要照顾到腰椎及其韧带、腰两侧肌肉,也可以贯注到背部整个脊柱、韧带、肌肉,这样可使腰部及背部放松得更好,取得最佳效果。

         按照上述要求蹲墙,体会着背部一点点地抻拉开,就感觉到气在向里渗透,气感越来越明显,周身内外都被气包裹着,越蹲越轻松,头脑也越来越清明。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蹲墙时,意识里不能有墙。要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进入面前无墙、四周都是空荡荡的状态,这时,你也许会突兀地停一下,此时,很容易体会到一种虚无的境像--整个的身形和周围的空间融为一体了……


           二、蹲墙的三个阶段
           快蹲阶段--并非追求速度
           在刚开始练快蹲时,脊柱部位放松不下来,很紧张。为了尽快改变这种状态,宜从两方面加强:
           1、加大强度,数量增到400~500个/小时,锻炼下肢的承受力;
           2、着重调整脊柱的放松,注意了百会上领、尾闾下垂,一起一蹲,调整脊柱的竖直,尽量改变用腰拱的毛病。约20天后,不适状态就会消失;上起时,百会能够主动上领。
           这之后,可以加快速度,加大难度,数量上升到700~800个/小时。练时,一开始快速,中间慢一些,调整一下,后面再快,这样一个小时坚持下来,全身湿透。开始时大腿、小腿酸疼发木,结束后两腿灌铅一样沉重。为了尽快过这一阶段,蹲墙收功后要加强养气。一般通过这一阶段的强化练习,会使人的身心素质提高许多,丹田内气明显增强,腰椎部位灵活、放松了,腰部时常是温热的,整天精力充沛。
          或者以30个为一组,每蹲完一组养10秒钟的气,然后继续蹲。随着身体素质和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蹲墙的速度由500个/小时到7O0个/小时,再升到950个/小时。
         快速蹲墙能磨炼意志力。当连续快蹲400个左右时,就会感到两大腿根部又酸又胀,腰部有疼痛感,小腿发抖,有点站不稳的感觉。这时就不想再蹲了,但是要马上意识到,磨炼自己意志力的时候到了。于是,就把速度放慢一点,用增加养气的次数来咬牙坚持。酸痛的感觉是很难忍受的,当蹲到八九百个时感到体力不支,全身大汗淋漓,又不想蹲了,就采取“再蹲一个”的办法往下拼,坚持完一个,再坚持一个,就是不停下来。不停顿地蹲下去使整个身体都在跟着呼吸,内气也就随之充足起来了;继续蹲下去,感觉脊柱里的气也充斥起来了,全身非常地轻松、舒适,体会到了蹲墙的奥妙。蹲着蹲着,感到胸腔里的气打开了,腰腹部的气也打开了,两肋里的气在自然做开合,呼吸非常通畅,随着呼吸感到脚心、手心、百会也在呼吸。总之通过这种蹲法会让一个人意志力大大增强,并增强体质,感觉全身变得更加强健有力了,全身气机整合度提高了。每次蹲完后,会觉得全身通透,身体轻飘飘的,好像没有了,又好像是在水中游泳一样,特舒服。

          运用快速的练法,头脑里面来不及考虑其它的信息,能量充分地应用内化到自身形、气里面,同时能体会到时间、空间、大气场及自我的混元整体性。
          快蹲不要忘了加意念。刚开始只追求数量和速度,倒是一点杂念也没有,精神特别集中。有时候,蹲着蹲着突然产生一个念头:加上意念试试。于是就在上起时想百会,下蹲时想下丹田,没想到,这小小的一个闪念,使人上起时“唿”一股气冲到头顶,下蹲时又“唿”一股热气沉到丹田,舒服极了。此外,快速蹲墙结束时要注意多往体内收收气,养气的时间长一点为好。
         快蹲时,精神活动能自然地注入形体,使周身的气机成为一个整体。蹲了一段时间后,会感到肚脐和命门的部位仿佛是个能够收缩的气团。下蹲时,它连着周身内外的气向里收缩,这时好像整个形体都不存在了;上起时,气团由里向外膨胀,整个身体轻飘飘、空荡荡的。这时,蹲墙的过程就是大开大合的过程。快速蹲墙不仅调整了整个身体的气机,使气血流畅;而且强身壮体效果特别明显。

          重在体察--慢蹲阶段
          慢蹲阶段要求蹲墙速度慢下来,细心体察体内气机,特别是体会脊柱的逐节放松下落或伸直,继而体会全身那种周身融融的气机整合状态。这一阶力求做到把动作轻松自如地完成。
          慢蹲的阶段,感觉体内外的混元气随着身体的上起下蹲而上升下降。这时如果感觉身体通透得不好,可用意念调上方虚空之气下降至脚,调下方虚空之气上升到头顶,前后左右的气横穿身体,使体之气与虚空之气相混化,形成一种恍恍惚惚的状态,使自己的精神逐步内收,这样就会觉得蹲墙是一种内在的享受。
          慢速蹲墙,要注重体察体内的气机变化。蹲的时候要意想周身都是浓浓的混元气,自身在混元气海中上下穿梭,接受混元气的洗礼,同时给自己加全身通畅、生命力旺盛的良好信息。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全身的通透性加强了。

         功夫者克攻也--增加难度阶段
         增加蹲墙难度阶段是在动作标准以后,为了提高质量而安排的。由于快、慢蹲阶段基础比较好,腰松得也不错,所以赤脚蹲和拳抵界尖蹲就有了可能。
         两手背到身后,十指交*,掌心向后往下蹲难度较大。开始时蹲不到一半就向后仰、栽跟头;但是不能灰心,也不用着急,而是保持内心愉悦。
         ①要想顺利蹲下去,必须先得领百会、垂尾闾,使腰很好地放松。
         ②循序渐进。一开始不要把十指交*得很紧,把十指尖轻轻接上就行,随着功夫上长,再一点一点*紧。脚尖也可以先离开墙一点,能够轻松蹲下去后,再逐渐向墙根*拢。
         ③心中要有必胜的信念,要想着一定能够顺利蹲下去,不要有“太难了,要倒了”的念头。当蹲到半截,大腿用上了劲,鼻尖贴在了墙上,非常别扭时,似乎找不着重心要倒了时,要加顺利蹲下去,一定成功的意念。
         撑臂蹲墙,不仅可增强腿部力量,松腰以调节气机,为练其它功法打基础;还可以通透上肢,提高整体性。
         蹲到大腿水平,与小腿成90度,停留定势几分钟。这时形体要放松,不能紧张,不能使浊力;但也不能松松垮垮的,否则身体重心就会不稳定,气机也不整,腿容易打哆嗦。这时应该加强百会悬领的意念,身体松而不懈,做到这点,就必须用意念充斥,这也正是练自己意识灵明度的时候。
         平耗前,往往先匀速蹲上一百个把全身活动开了。然后再蹲成大、小腿成90度,一会儿就感到腿酸痛难忍,这时咬牙坚持,用意念体察酸痛的地方,酸痛感就会减轻,坚持的时间就会相应地延长。当实在坚持不住而蹲下去的一刹那,意念一下子随着进入酸痛部位,身体突然感到“呼”地动了一下,这时脑子里一点杂念都没有了。再蹲墙感到非常轻松。
         蹲一半耗着,注意随呼吸体会丹田、脊柱、头内的变化,杂念少了,精神能专一于形体中了。这时千万要注意放松脊柱的各椎骨,使气向脊椎里渗。
         在加大强度蹲墙时,也会出现过腿酸不想再蹲的情况。在延长时间蹲墙的过程中,可能蹲得腿特别酸,腰部两胯也发木了,蹲下去后,就不想再起了,如果一咬牙,百会一领,会阴一提的瞬间,身体当中也许有一股螺旋的力将自己带了起来。长功的喜悦会使你忘记劳累。

          三、蹲墙的长功途径
          蹲墙要练养结合、循序渐进
          蹲墙要注意练养结合。许多人刚开始蹲墙时,一心追求脚尖抵墙根,也不管别的,每次蹲完总是颈疼,胸憋,全身绷得很紧,进步不大。可以每隔一会儿就捧气贯顶,这就是练养结合。光练不养容易导致蹲久了就累,且精神不易集中,杂念纷纭。边蹲边养--下蹲,两臂放松,伸到地下虚空;上起,两手捧气上升两臂微曲,意念送入下丹田。这样蹲即快又不累,时间久了,丹田里边热乎乎的,非常舒服。

          开始脚尖抵墙蹲不下去,若单是按较低的标准(脚尖离开墙)去练,以求自然过渡,需时较长。可行的作法是:可先蹲几十个,然后逐步加难度,把脚往墙根*。蹲不下去时,停一会儿,然后扣尾闾,往后放松腰,就能往下蹲一点了。
          在这样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逐渐增加难度,否则难以达到应有的进步速度。
          ②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难度加大的过程,也是自己身体变化的过程,这个逐渐加大的难度是最适合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心情急,则不易安心,不利持之以恒地锻炼。

           蹲墙功与智能切其他功法相互促进
           蹲墙、三心并站庄、捧气贯项法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蹲墙能增强练捧气贯顶法的整体性,捧气贯项法的整体性又能使三心并站庄更好地进入整体状态。而蹲墙和三心并站庄,其主要目的都是松腰,两者更是密不可分。蹲墙取得好的效果后,再站在就会明显感到腰向后放松了(跟自己以前相比),大腿根部也空松了许多。
           在蹲墙之前,先做几个俯身拱腰,活动一下筋骨,蹲墙时腰就不会紧;收功时,再做几个俯身拱腰,一天都会觉得轻松灵活,精神舒畅。
           蹲完墙以后,周身通畅,再做转腰涮胯时,觉得尾闾内有一根气棒,带动腰胯完成动作,意念一动,气与形体自动。

          蹲墙贵有恒
          每天坚持蹲墙500个,身体里的气机因此而有序化。蹲墙最大的收获是:平凡的蹲墙磨炼了一个人的意志力。在蹲墙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心烦不想蹲的现象,很想收功;这时,一定要坚持蹲,蹲到最心烦、最不想蹲的时候,会突然一下感到心烦、不想蹲的念头消失了,在这一刹那全身由上到下、由里到外舒服极了。

           诀云:
           面壁蹲墙功法妙,能松四肢能松腰;首先组场开关窍,两眉外展面带笑。
           上提顶、尾不翘,命门后突裆要吊;预备活动先做好,事半功倍方有*。
           开始练功把腰松,意注脊柱上下通;六种韧带神光照,八个窍点意念中。
           整个脊柱象气道,通天彻地至虚空;向下蹲,尾闾抻,百会上

         (四)补充说明:
          这些是习武网友说的:“先是很难蹲下的。可以先两脚分开约肩宽,但必须脚尖触墙。熟练后再慢慢靠拢,直到双脚并拢。背部感觉很紧是正确的。”
         “面壁蹲墙下去后,脊柱比原来长10厘米,这就是王芗斋前辈所说的脊柱拉长的最好例证!!!!! ”
         “那个面壁功我出现了一个大的问题,那就是:我的鼻子本来就低,再那么贴墙的话,那不是要没鼻子了,请问我可不可以脑门或下巴碰呀?不过我感觉鼻子碰的时候跟脑门和下巴碰的感觉不一样。”“鼻子贴墙是为了保证头的中正和脊柱的中正,眼睛不可以向左右望。”
         “我今天练习了高峰的东西,我觉得是有很多困难,只能做5,6次的下蹲.还要有什么注意的吗?一定要慢慢的做吗?做成什么样子的算达标.”“不可过于执着细节,标准只是保证良好的练功状态.”


           我练了整整八年蹲墙功
           大家如果想健身锻炼的话,我极力推荐《面壁蹲墙功》,因为我已整整练了八年,体会颇深。面壁蹲墙功是庞鹤鸣《智能气功》中相对独立的一个小功法,最适合想健身又不想复杂的中青年人习练。它最简单最有效,说它简单,是因为它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在室内练可以,在室外练也可以,且不用任何器械,不学繁杂的招式;说它有效,是因为它是一项调节全身的运动,运动量可大可小,任人调节,能够对人体起到祛邪安正的作用,还能够配合医生对一些慢性疾病有综合治愈的效果。

           面壁蹲墙功的动作要领为:面壁而立,脚尖抵墙,两脚并拢,周身中正,两眼闭合,全身放松,会阴上提,舌抵上腭,两肩前扣,含胸收腹,腰后突下蹲。下蹲时头不可后仰、不可倾斜,始终将两腿并拢,彻底蹲下后再缓缓上起,如此反复多次。蹲墙功根据其功夫层次由易到难,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初始阶段(快速蹲墙)。刚开始,有很多人做不到完全合度,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确定两脚的姿势和距离。脚尖可以先离开墙,离多远以尽自己的力量能蹲下去为度。每次蹲30个为一组,多多益善。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随着周身各部气的充足,尤其是脊柱、腰部松动程度的提高,就能顺利下蹲、上起了。此时就应转入第二阶段的练习。以我的实践经验看,第一天、第二天只蹲30个,第三天、第四天可增加到60个,以后只能10个为阶梯递增,到一个月头上,可增加到200个左右。我一般是在家里蹲墙的,早晨一起床就开始蹲,夏天只穿小裤头、冬天也仅是秋衣秋裤之类。在这个阶段,我一个小时蹲300至500个,这个运动量就不小了,大概蹲到100个就开始冒汗了,对肺活量的锻炼是相当大的。需要提及的是,刚开始蹲墙时,蹲到2至3天,就可能双腿有酸痛感,这时不要停止蹲,每天继续坚持蹲,过七天闯过去也就不痛了,这时候如果不蹲了也一样要酸痛的。

         二、熟练阶段(可慢可快)。此阶段在两脚并拢,脚尖抵墙能完成蹲墙动作的基础上,应注意"形松意充",体会周身气机的升降开合,同时减少蹲墙的次数但时间不变。快蹲用自然呼吸即可;慢蹲则可以配合深呼吸(腹式呼吸),即下蹲时往出呼气,上起时往进吸气。深呼吸可以蹲五至十个调节一次呼吸,也可蹲一次调节一次。深呼吸法有鼻入鼻出、鼻入口出、口入口出、口入鼻出等法。我的经验是,在第二阶段强调身体的柔韧性锻炼和腹式呼吸,使整个脊柱的拉伸得到锻炼,肺活量得到进一步增强,深呼吸我一般用前二种。

         三、提高阶段(有兴趣可做)。按标准姿势能轻松自如地完成整个动作后,就不应再盲目追求蹲墙的数量,而应加大难度,提高质量。加大难度的方法如下:1、赤脚蹲墙。赤脚,脚尖抵墙下蹲,同穿鞋的感觉大不一样,大大加强了对脊柱的抻拉作用。2、撑臂蹲墙。这在难度、力度上又加了码。蹲墙时,两臂保持左右平举成一字形,立丁字掌。进一步还可以配合手指的分合。上起时,大、小指分,二、四指;下蹲时,二、四指合,大、小指合。注意不要使手碰墙壁。练此式更有利于通透上肢。撑臂与蹲墙也可以分开完成,在蹲墙完了之后,再抽时间专门习练撑臂。撑臂在看电视和与人交谈中都可以做,当你能坚持连续撑到一小时左右而姿式不变的话,说明你的上肢就通透了。提高阶段还有背手蹲墙、拳抵鼻尖蹲墙、耗功蹲墙等,这些对于一般人不做也罢。我现在是慢蹲,从时间上还是一小时,但只蹲100左右稍有出汗就行了。这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

        气功有两大特点,一是意守,二是圆滑。蹲墙功的意守很简单,下蹲时意守下丹田(肚脐),上起时意守百会穴就行。圆滑是指动作圆滑,随着蹲墙的逐步深入,身体各关节的打开,整个脊柱的拉抻包括颈椎、胸椎、腰椎、底椎和尾椎得到较强的拉抻锻炼。在蹲墙过程中,感觉自己形体仿佛成了一个面团,处在一上一下的晃晃悠悠之中,身体的柔韧性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整个过程处在美妙和畅快之中。早晨蹲墙,一天清松。

          以上也可以说是我对自己八年蹲墙健身锻炼的总结。想当初,我的右膝关节严重的滑膜炎使腿部伸曲困难,找医生看病也疗效甚微。也是朋友推荐了蹲墙功,引我艰难地上了路,刚开始时,根本蹲不下,只是半蹲,我不气馁,仍然坚持着蹲,到半年头上,蹲到一半的时候才能彻底蹲下去,但蹲完站起来以后,膝盖就又僵硬了,这样一直坚持蹲了整整一年的时候,终于彻底地好了,直到现在,再也没有重犯。

        蹲墙还治好了我的慢性鼻炎。以前我的鼻子基本闻不到味,就连睡觉都是张着嘴出气,没办法,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也挺烦人的,习练蹲墙功一年多以后,随着滑膜炎的消失,慢性鼻炎也不治而愈了。就连对待感冒我也有了好办法,我有两招,第一招是在自我感觉有了感冒征兆时赶快冲喝两包感冒冲剂,第二天也可能就没事了;第二招是果真被染上了感冒也不要紧,干脆也就不再吃药了,一连三天加大蹲墙力度,三天下来了,感冒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无论是发热感冒还是风发性感冒统统如此处理,蹲墙八年来从未失过手。

        还有就是蹲墙对身体胖瘦可以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蹲墙以来,我脸色红润,消化功能强壮,根本不用马丁灵帮忙什么的,同时我结合饮食控制从160斤下调至140斤,几年过去了从未反弹过。这不,我经常还吃红烧肉呢!我的信条是该吃则吃该炼则练。我感觉在一定幅度内,蹲墙确实可以调节体重。如果身体想增胖,意念改变一下,结合饮食调理,就可达到增胖的效果,但这个我没试过。还有就是别人骑单车爬坡比较吃力,只好推着走还气喘徐徐的,我呢,现在经常骑单车上大坡长坡,也不觉得累。还有就是有时参加单位组织的登山旅游,有的人下山要找个拐杖还脚肚子抽筋,我是从容上山悠着下山,就是第二天一点也丝毫感觉不到脚肚子酸困什么的。

        以上是我对蹲墙功的点滴体会,可以说是我对蹲墙功情有独钟,蹲墙功对我呵护有加。它伴随我走过了八年的岁月,并将永远伴随着我。这就是我习练蹲墙功的原因和经历,它确实使我受益菲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