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形意拳是我最早学习的拳种,说说关于武术博采众长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6533次阅读 3次回复
阅读排行
奔徬
2017-3-30 08:39:34
形意拳,是我最早学习的拳种,是从我祖父那里继承下来的所谓看家的功夫。虽然后来也对八卦太极等拳种下了苦功,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和自己对形意拳的体会深刻,因为形意拳已经被自己融汇到血液中了。所以,我谈拳,常常以形意拳为例子和素材进行讲解。

今天,我想聊聊关于博采众长的问题,希望能对后学者有些帮助。

首先,博采众长的前提是要”精“,也就是对一个流派的练法要系统地掌握。我祖父是张兆东的弟子,虽然他也私淑其他同时代的拳家,但是他的核心功法还是张兆东师爷的路子。为此,他奠定了我形意拳的基础,使我的拳架中有架式舒展,发力刚猛的特点。这是与他直接的教导分不开的:虽然他那个时候已经很老了,但是,他还是按照张师爷要求他练功的方法,来规规矩矩地校正我的架子。记得那个时候,他常常告诫我:”这就是张老师说的。。。“等等,其目的是为了原汁原味地将张师爷的东西传给我。

这,就是我”精“的地方。

后来,我祖父觉得自己气力已经不如过去了,于是就主动给我介绍其他的老师。虽然那些老师大多是他的晚辈,但是,由于那些老师都是处于精力充沛的阶段,所以,我从其他老师那里获得的东西更多:这也就是”博“的一面。记得当时我很不情愿,觉得为什么还要变架子,还要给别人当徒弟,还要看别人的脸色等等。后来想起来,才知道当时是何等的幼稚可笑。

其间,曾和韩子恒的徒弟学习过,也和天津当时的几个老练儿学习过。但是,个人认为,我得益最多和进步最快的阶段当属和薛巅师爷两个弟子的那段时间。从薛师爷流传下来那独特的步法和身法中,我体会到了”博“的乐趣。问题是:如果没有我祖父传授我那么多年,如果直接接触其他老师,是否我能有今天的体会呢?我觉得回答应该是:不太可能。那个年代,人们传拳还是很保守。也就是说,当时很难有老师能从最基础的部分传授,或者说至少很难有象我祖父对待我那样传授我。因此,如果没有我祖父给我的张师爷的东西,我后来学习他家的功法,肯定就会难入门径,更别提能融会贯通了。

其间,由于从20岁之前就开始非正式地教拳,也就必然对拳术的应用下功夫。到了25岁之后,自己在练拳中就开始注意发挥自己的身体优势,并且刻意着眼于对所学所练的形意拳的融合。而这个融合,也只是在拳架的基础上的机械叠加,并没有达到理论高度。后来,摸索了几年后,到了三十岁之后,才正式开始按照拳谱拳谚来校正自己的拳架:通过分析拳经来产品能够理论进行检验,从而是自己在拳术的理论上有了新的认识。
慢慢地,我自己就逐步对前人传授的东西进行扬弃式地继承,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和学生尝试不同练法的优劣,更结合自身条件进行训练内容和方法的调整。所以,逐渐加深对形意拳的理解和认识,力争达“到练而不练,不练而练"的境界。现在,反观自己的练功体验:要想有进步,就要有精,然后,更要有博。最后,还要有个”规约“的过程----也就是对拳术的自我吸收消化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内练的过程。

所以,我常常半开玩笑地和朋友说:内家拳,就是将外在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使之内化了,就是内家拳。虽然是笑谈,但是也说明内家拳要进阶的一个捷径。

有的朋友问我:习武中是否有什么遗憾?当然是有的。最大的遗憾就是:当时没有抓紧时间对老前辈的东西及时学习。那个时候,老是觉得那些前辈们可以长生不老----实际是自己没有考虑到他早晚也会撒手归西,以为早晚自己有时间和他们学习。可是,慢慢地发现:自己忙了,学习的机会少了;更大的问题是:老前辈们都慢慢地离我而去了。。。所以,好多内容,自己没有及时学到;后来为了体验,必然会付出很多的辛苦和走了许多的弯路;而且,有些东西自己没有学习,也就没有办法去揣摩所以,这些这是永久的遗憾了。

希望这个帖子里面的内容对后学有所启发。
"内家拳,就是将外在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使之内化了,就是内家拳。"
大道至简,杨海老师的体悟经验令人获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命伶

2017-3-30 08:39:53

另,有一点对我们新人有很大警示——每个机遇都是难得的,错过了也许就永远错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3

"内家拳,就是将外在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使之内化了,就是内家拳。"
大道至简,杨海老师的体悟经验令人获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命伶

2017-3-30 08:39:53

另,有一点对我们新人有很大警示——每个机遇都是难得的,错过了也许就永远错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