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最古老的钢铁艺术中国刀剑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368次阅读 1次回复
阅读排行
淮剜
2016-6-20 09:56:36

中国刀剑——最古老的钢铁艺术

  在蛮荒的远古,猛兽横行,人类为了生存,只能依赖简陋的武器用于狩猎和战争。从石器时代到铜器时代及至铁器时代,刀剑登上了长达几千年的历史舞台,并在此期间伴随人类演出了一段又一段离奇悲壮的故事。
  远古时期,蚩尤首作五兵:戈、矛、朝、酋矛、夷矛。”——用金属作武器,当时“伏羲以木为兵,神农以石为兵,蚩尤以金为兵。”他们利用葛卢山流出的金属水;制成了剑、矛、,首创五金冶炼之术,兵甲冠绝于世。九黎部所属八十一个部落,铜头铁额,手持铁器,征战无有不胜。这所谓的‘铜头铁额’非是指真的铜头铁额,乃是头戴赤铜面具之意。其中以蚩尤面具为最,采首阳山赤铜,集五金之精,融天外神石而成。后人尊蚩尤为兵主。
  当许多国家还处在原始部落的时候,中国的欧冶子、干将、莫邪等一大批能工巧匠就以其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制造出许多千古闻名的宝剑,如湛卢、龙渊、太阿、纯钧、鱼肠、巨阙等神剑。那时候,中国的剑可以说是灵应天地,气慑鬼神,“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 ”,它们出神入化,为世人所称道,堪称世界刀剑制造的鼻祖。花纹刃从铜器时代到铁器时代都极为著名。清代是晚期生产花纹刃的时期,以腰刀为主。乾隆皇帝曾特制一批御用刀剑极为名贵。
  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欲立万世基业,所以实行“销兵禁铸、焚书坑儒”的政策,那些铸兵器的专家,为了免被杀头都逃亡四方。逃到东方的把技艺传到日本;逃往西北方的传技于匈奴、突厥、回纥、大月诸族;向南而下的泄密于马来诸岛。从此,产生了世界三大名刀.



中国古代精品刀剑


中国刀剑发展简史

中国刀剑

  为了与后来的枪炮火箭等产生热能的火器有所区分,一般将兵器分为分热兵器和冷兵器两种,本文只针对冷兵器-特别是刀和剑的部份来加以简单的介绍,并将中国古代刀剑的发展大略区分为:前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 
  中国古代的钢铁技术有两个高峰,一个直接衔接了青铜器的最高峰,也就是东周到秦这段时间,另一个则是南北朝到唐。而从第一个高峰到第二个高峰之间,全世界没有第二个文化能与匹敌. 第一个高峰的象徵物,是剑,第二个高峰的象徵物,则是刀。无论是剑或刀,在中国人的文化中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剑。
  前期:青铜时代
  1) 这时代青铜剑形式已成熟. 复合剑的最早出现 --- 这些兵器是用含锡较高的青铜做刃, 用含锡较低的青铜做剑脊, 以制刃坚硬, 脊柔的剑, 防止易折断.
  2) 广泛用防锈化学物 (copper sulphide) 来防止剑表面生锈.
  3) 最早铁和钢剑的出现.
  4) 世界最早的冶金书 <<考工记>>, 描写了青铜剑的含铜含锡成分.
  战国时代 -- 中和晚期 (350BC - 221BC)
  1) 钢剑越来越长, 1 米以上, 剑柄长, 可双手握.
  2) 青铜剑也越来越长, 达80 厘米 (以前长度, 60 厘米以下).
  秦朝 (221BC - 207BC)
  1) 青铜剑达90厘米长, 长剑柄, 可双手使用.
  2) 广泛用化学物品 (chromium oxide) 为青铜剑防生锈保护层. 这是在公元前700年发明的,失传2000多年. 20世纪的30和50年代, 再次被德国和美国人发明.


中期:钢铁时代
  汉朝 --- 初和中期 (206BC - 0 AD)
  1) 钢剑长度达1.2 米.
  2) 青铜刀与钢刀的广泛实用; 钢刀跟钢剑一样长.
  3) 复合钢铁 (例如: 包钢夹钢) 和淬刃技术的出现. 此制法将成为中国刀剑后2000年的独特风格.
  4) 反复锻打钢铁技术 (用来除掉杂物, 使在钢内的炭分散得更平衡) 慢慢成熟. 到了汉朝中期, 就成为著名的百炼钢技术. 此制法也将成为中国刀剑后2000年的独特风格.
  (在战国,就已经有了 6、70厘米长的铜剑,而在登峰造极的西汉,这项记录更突破了 1.1米。剑有三个要素,一是长度,二是灵活性,三是结构强度。长度利于先发制人和扩大防护,灵活性利于攻守应变,结构强度则决定剑的弯折。短剑灵活有余而长度不足,因此在步兵大量出现树立了剑之地位的春秋战国之交,剑的长度也在逐步延长。延长的办法是改进剑身剖面,或许还会将背和刃分用含锡不同的铜水浇铸,这些办法都有助于提高剑身强度,使剑更为修长。剑的不断延长,问题出现了,固然长度能增强剑的攻击优势,但却降低了原先近距离击刺的功能,反而更多的需要使用劈砍,而日益成长的骑兵更是迫切需求专业的劈砍兵器。环首刀兴起于西汉,现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环首刀是从河北满城刘胜墓出土的,约西元前一百多年,属西汉初期。这把刀保存完好,刀身与刀柄同等宽窄,刀尖由刀背向后呈半圆形斜收,环首包缠金片,外带刀鞘。东汉时期出土实物十分丰富,形制与刘胜墓的全部相同,只有少数的刀引进了剑的剑格,环首的造型也微有变化,有的刀身上沿着刀背开有血槽,其余部分则一直没有改变过,直到隋唐时期环首刀仍然保持了最初的形制.

5) 环首刀剑的出现
环首刀是一种优质的高碳钢刀,很多刀身上都刻有“百练(炼)清(精)刚(钢)”等字样,刀身经过反复折叠锻打,并且使用了复合结构刀身{即芯铁软,有弹性,皮铁硬,硬度极高的竹子形结构}和当时最先进的敷土烧刃法(局部硬化法),所以刀身极其坚硬而又弹性,韧度极高,猛力劈砍时能很好的吸收应力而使不致折断(后来被日本人学去加以改进并发扬光大,锻造出了举世闻名的日本刀)。这在铁铠大量使用,骑兵日益发展的时期,无疑是最优良的近距离格斗兵器。所以,在东汉末年环首刀彻底取代了长剑。)






汉朝 --- 中到晚期 ( 0 AD - 220AD)
  1) 钢刀广泛运用, 青铜刀剑钢剑被淘汰.
  2) 反复锻打钢铁技术成熟, 成为三十, 五十和百炼钢技术. 数越高,品质越好.技术传流到潮鲜.
  3) 最早期的青铜刀和钢刀流入潮鲜日本.
  唐刀的锻造应该承袭了汉朝发明的“百炼钢”技术,刀刃的锻造也是采用复合锻造。
  日本刀虽然是唐仪刀的传承,但是在日本本土随着战争的锤炼,姿态和锻造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平安时期的战乱,刀匠开始研究更加好的锻造技术,由于日本本土的资源匮乏,铁矿和高温燃料的不充足,钢铁的性能受到限制,为了解决刀刃锋利保持很好的硬度,同时具备非常锋利的性能,刀身又要保持适当的弹性,日本刀开始采用复合式锻造技术,由于使用材料的性质不同,在淬火的时候金属内部产生的应力不同,刀刃开始变的有弧度,从此日本刀逐渐脱离的中国唐刀的影响,发展成为具有典型日本特色的冷兵器。同样作为唐刀的传承的藏刀,由于没有大的对外战争和内部的战争,刀剑的演化和进步基本停止了,所以严格保留的唐刀的姿态,如今对我们研究冷兵器提供了样本。障刀和横刀:从史书记载来看是侍卫和普通士兵的佩刀,和唐长乐公主、章怀太子墓壁画以及昭陵六骏的“飒露紫”中丘行恭佩刀来看,横刀无环手,比仪刀短,手柄的柄头是一个金属管形套在手柄上,手柄中间收腰,有穿绳孔,由于缺乏实物和详细的壁画资料,无法准确的还原横刀的形制,但是日本出土的圭手直刀也是唐末流传到日本的,形制上是非常接近横刀的。唯一能知道的只是横刀佩带范围宽,应该是大量生产和制造的兵器,手绳从仪刀的环挪到刀柄中间,是为了防止刀脱手后的工艺,这样的工艺一直流传到明清。唐刀中的仪刀和横刀发展成为以后的佩刀,仪刀向东流传到高丽和日本,并进化成为本民族的冷兵器,向西南则成为藏刀的祖先,陌刀在以后的演化中成为宋掉刀,其中变化出的来数种长刀都为后世流传。




三国早期 >> 隋朝末 (220 - 618)
  1) 百炼钢技术继续流传.
  2) 中国人又发明了用烧土来淬刃, 造刃文的技术. 不知何时, 应该是在汉-- 隋时期.
  3) 隋朝初, 最早期出现切刃造和高造的刀形状.
  4) 最早期从印度和中东国家运来的镔铁 (wootz damascus) 兵器.
  唐朝 (618 - 907)
  1) 唐朝中, 最早使用圆或四方形护手.
  2) 唐朝中, 刀柄有环越来越不广泛使用.
  3) 大量唐刀运入日本.
  4) 许多中国潮鲜的铸剑师抵达日本, 把中国铸剑技术传下:
  a) 复合钢铁 (例如包钢夹钢) b) 切刃造和高造的刀形状
  c) 用烧土来淬刃,造刃文
  d) 反复锻打钢铁 -- 名为百炼钢技术




中国古代历朝刀剑图:寒光四射 剑气纵横

从左到右:1) 春秋战国时代青铜剑 2) 秦朝青铜剑 3) 汉朝青铜刀 4) 汉朝钢刀 5) 晋朝 >> 唐朝钢刀 6) 宋朝钢刀



后期
  
宋朝 (960 - 1279)
  1) 宋神宗建设兵器监督部门, 来鉴定兵器制法准确,品质合格.有关部门编写了<<军器法式>>, 把书分给各兵器监督, 作为参考.
  2) 宋神宗在公元1072年推广使用新形斩马刀, 来对付北方敌军的铁骑. 斩马刀刃长3尺, 柄长1尺, 是一把双手握的兵器,专门砍穿铁甲的敌军和马. 明清朝代一直广泛使用.
  3) 刀柄有环, 再次广泛流传.
  4) 昂贵的中东和日本宝刀流入中国. 富有的高官,学士,商人等收藏.
  5) 宋朝末, 蒙古军攻日本两次, 蒙古军用的刀 (多数是中国和潮鲜制) 被日本人认为比日本刀壮, 刺激他们制刀背更厚, 刀前锋更大的日本刀新形式.
  

元朝 (1279 - 1368)
  元朝工部在中原建立了镔铁局,专门负责炼制带错金花纹的镔铁器。
  1) 蒙古弯刀流入中国, 成为明清朝代的柳叶刀和雁毛刀. 军人和民间广泛使用.



明朝 (1368 - 1644)
  1) 明初, (damascus twistcore) 花纹钢技术流入中国. 推算是从东南亚国家传来.
  2) 当时, 用烧土来淬刃并不普遍, 铸剑师看来多次运用无烧土淬刃技术.
  3) 明中晚期, 铸剑师因为薪水低, 管制不严, 而制品质下级的兵器. 抗倭寇时, 刀比不上倭寇用的日本刀. 抗倭名将戚继光采取强烈措施, 命令铸剑师制品质更好的兵器.
  明刀始终与倭刀有一定的差距。因为中国刀剑在锻造结构上有着致命的缺陷,中国的传统锻造方法自宋以来以夹钢为主,刃体结构为刀体软,刀刃硬,硬度有余,弹性不足,在格斗中无法有效的消除应力,而热处理方面,倭刀运用的是从中国学习但经过改进的“敷土烧刃”法,这样倭刀的刃口硬度极高,而刃体相对较软,并且倭刀的锻造结构类似于中国的包钢,是坚硬的皮铁包裹着柔软的,有弹性的芯铁,属于竹子{外硬里韧}形结构。所以单纯从武器方面比较,倭刀普遍要比中国刀质量要好。
  明早期高级别刀剑的旋焊工艺已经相当成功,当时的工匠已经完全掌握了从中西亚传播过来的大马士革刃的制作方法,同时予以改进,出现了旋焊嵌钢和旋焊马齿夹钢等工艺。而且明代一直保持包钢工艺,只不过多在贵重刀剑上使用。
  明代刀剑,实在优越于前朝,亦不输于西亚东洋。如果不是火器的普及和西洋近现代科技的发达,明代刀剑完全可以发扬光大,继续并创造钢铁兵器的辉煌。奈何明代晚期,封建社会已渐走向衰败,国之兴亡,根源在政治,取决于科技,彼时彼刻,大势已去,实非刀剑所可以回天也!“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这首《渡易水》是明末民族英雄陈子龙(68)一生中最后的绝唱,也是明代钢铁刀剑悲壮命运的真实写照 。
4) 日本刀大量输入我国.
  5) 中国刀, 受日本刀影响, 再次运用隋朝发明的高造刀形.


清朝 (1644 - 1911)
  1) <<皇朝礼器图式>>, 讲解各品官员戴刀和刀装的特征.
  2)牛尾刀在晚清出现, 在民间流传使用, 军人无用.
  清国中期在刀剑制造业,包括金属的冶炼加工、钢铁的折锻覆合和刃体的热处理淬火均已经运用娴熟,清中、早刀剑刃形多样,普遍采用刃锋嵌钢和三面夹钢工艺,刀身经反复折叠锻打后,刀刃坚硬锋利,刀身弹性较好。其中工艺特别优异者更采用不同的手法和材料,折锻旋接成表面形成各种美丽花纹的刀身,即旋焊刀。 而且,就世界范围而言,十八世纪中叶,欧洲进入西方工业**阶段,其炼钢工业迅速发展,至十八世纪末即乾隆期结束之际,以纯钢制造的欧洲刀剑在品质和功能上已经超过大部分清国刀剑。清从立国到覆灭,冷兵器亮点不多,但乾隆自用刀剑却是个例外。乾隆自用腰刀、宝剑,是清国冷兵器的代表作,它继承了中国古代刀剑的传统式样和做法,又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和工艺水平。根据故宫博物院现存实物和档案记载,乾隆皇帝共命令内务府造办处制作了四批带款识的自用刀剑。
  在将要结束的封建社会末期,在冷兵器将要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这也许可以算得上是一次冷兵器的回光返照吧,但是冷兵器不可避免的走向消亡。
  
中国近代兵器
  近代冷兵器本没有什么研究的余地,只因冷兵器已经渐退战争舞台.近代中国冷兵器无非是仿制于东洋与西洋的指挥刀与刺刀而已.但在抗日战争中有两种武器砍出了中国人的骨气,杀出了中国人气节.不可不提。



从上到下:1) 元朝蒙古弯刀 (雁毛刀和柳叶刀的祖先) 2) 明朝清朝雁毛刀 (刀直形, 靠近前锋就弯) 3) 明朝清朝柳叶刀 (刀形全身弯) 4) 清朝牛尾刀 (晚清老百姓用的刀, 军人无用) 5) 明朝清朝剑 (老百姓用的兵器, 军人少用) .



要在实践的荒野,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于千万人中去邂逅自己的爱人,那是太难的缘分,世界上有太多的擦肩而过,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在彼此不断的错过,错过鲜花烂漫的春,又错过了枫叶瑟索的秋,直到漫天白雪,年华不再,在一次次的辛酸感叹之后,才能终于了解——即使真挚,即使两个人都已是心有戚戚,我们的爱,依然需要时间来成全和考验。这世界有着太多的这样的限制与隐秘的禁忌,又有太多难以预测的变故和身不由己的离合,一个转身,也许就已经一辈子错过,要求奥道很多年以后,才会参透所有的争取与努力,也许还抵不果命运开的恶一个玩笑,上帝只在云端一眨眼,所有的结局,就都已经完全改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1

要在实践的荒野,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于千万人中去邂逅自己的爱人,那是太难的缘分,世界上有太多的擦肩而过,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在彼此不断的错过,错过鲜花烂漫的春,又错过了枫叶瑟索的秋,直到漫天白雪,年华不再,在一次次的辛酸感叹之后,才能终于了解——即使真挚,即使两个人都已是心有戚戚,我们的爱,依然需要时间来成全和考验。这世界有着太多的这样的限制与隐秘的禁忌,又有太多难以预测的变故和身不由己的离合,一个转身,也许就已经一辈子错过,要求奥道很多年以后,才会参透所有的争取与努力,也许还抵不果命运开的恶一个玩笑,上帝只在云端一眨眼,所有的结局,就都已经完全改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