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大成拳李虎功法

查看数: 38579 | 评论数: 3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6-1-13 10:33

正文摘要:

一、持桩站定,用意感诱引启迪劲力。首先体会四肢,意感骨髓好似成筋,筋成骨轴,骨肉横断竖裂,如碎珠穿挂在筋周围。以“骨心之筋”为间架代替骨骼支撑全身。易骨、易筋、易髓三合一,一势所成。(练功一个月)。 ...

回复

幽然伤 发表于 2016-1-13 10:34:42
《间架回眸》
从脑后、后颈、脊柱、大腿后、小腿后、脚后跟,上下连通似一条龙蛇膨出而 离体,与肢体其余部分所分开,形成后半部分与前半部分的“非一非二”之势。前半部分的四肢与躯干相斜撬,小腿、小臂与大腿、大臂相斜撬。以上为“内间架的分布之形势”。
外间架高与肩齐并有双层,我“内间架”居与内层之中,“敌方”站在外层与内层当中的“夹层”中。敌我双手高与鼻齐伸向对方,敌我双脚从外间架底边相互露出,我之双脚钻于敌方双脚底下。整个双层外间架吊挂在我的一侧“眼下皮”处,谓之“吊神、拢意”。外间架与我双腿起到撬控敌方拔根而起之作用,“吊神”处是内外间架之中心枢纽,起到调配两间架相互化发之性能。
进而,内外间架的形与性要发生改变。意感内外间架如喜鹊或乌鸦之窩,又如“刀枪钩叉乱堆放。浑身骨骼横劈竖断撑拔激荡,纵横穿插光电茫茫,以此神饱意涨的“内间架”齿合于错综复杂的“外间架”,两者非一非二,虽滞而不僵。
以意引力,“意念”激醒“潜在意识”,使潜在意识对技击之力有所认识,做出相应力度。进而以力引力,以身体各部位相互刺激牵引,产生各个部位相互错争而反助,达到“一动全动”又“神形意力气一有全有”的大成之间架。大成间架,内外通透,力含五行,一动全动,一有全有,却一即不为大成,却一间架不是混元力,却i一即“力已出尖”、“形已出体”,就会形成没有生机的“古木死灰”之间架,那就不是“神意茫茫、通透灵锐、混元雄厚”的大成拳了。
幽然伤 发表于 2016-1-13 10:34:36
《论 意 》
芗斋先生解释拳义,由说明精神气质之运使,至为详尽。运用肢体,使筋骨伸缩,气血川流,以强健身体,则属之于气质方面,至筋骨因何运动,则属这于精神方面。身体之动用,原由于一意之支配,意为之所计虑,乃精神现象之总称,意之所向,神即前往,全身因之运动而行发力,顺乎自然,出露体外,由此可知吾人之运动原之于意,而意之于身有全体统一之性。知虑之、觉察之、应付之,虚实动静互为根用,均一意之所为。欲达此妙用,须要领会芗斋先生“争力之生发和一意之支配”二语。意气力运用于自身之外,尚须有其运用之空间,意气力之守中处一,舍此空间不能成其妙用。所以习拳有以身外空间为运使,方能尽其运化之妙。芗斋先生尝言:“练拳如在空气中游泳,意在身外,守中身内,自然匀整。”又言:“习拳存意,使离开已身,不合道理,执著已身更有不妥”即此之谓也。
习拳须具精神合气质,养练合一之要,方成其为拳。欲达此境,须求之于存意;欲言存意,须先知学者习拳之通病,在欲求速效;求速效,乃是贪念;此念一生,身心定然吃力,能阻气血之运行,使真力不能外发,过于助长,欲速不达,故制止身心用力是第一要事。制止之法,厥为存意;存意检身,稍觉吃力,便要挽回,一动便觉,一觉便转,久之归于自然,全身舒适如无力之人。其气力方能畅达周身,应运外发,无往不利。此即用力不可反为力所害之谓也。学者宜熟思之。“意存动之先”为习拳要诀,觉古人千言万语,尽于此矣。要知力随动生,基于争力,而以取势为主,系由静而动,由动而静,动静所生之势也。运力得势则随意动作;无不得力,此则存意勿吃力之实功,所谓:“得意应手,意到便成者是也。”势欲左行者,意先顾于右;势欲右行者,意先顾于左,或上者势欲下垂,或下者势欲上耸,俱不可从本位经情一往。古拳谱云:“用力如春蚕吐丝”,又曰:“起势如挑担,进步如槐虫。”虚中取实,以势为之,变化得宜。先以顺拖,继以逆送,即详示势字之运用也。顺拖逆送,互为根互用,同时并具。
久别辞 发表于 2016-1-13 10:34:12
《被动发力》
被动发力,是本能发力的过渡功法,所谓承接发力者是。必须在以上功法练习有成后才能进行,在累计站桩两年后进行。这时,自身各部劲力上身,意念归一了,诸多意念变成劲力了,不需要太多意念支配了,再进行一下练习。
首先,运用“沟眉桩”。意感身外与肩同高的“双层大筒”变成“树枝鸦窩筒”之形性,自身各处也变成了“树枝鸦窩之形性,内外似断尤连,非一非二,毛骨飞炸。内外错综透彻。我方居于内层当中,敌方居于外层与里层当中的夹层中,双层树枝鸦窩筒有吊挂在鼻子上之劲感(本人是挂在一侧的下眼皮下),是谓“吊神”点,亦谓“以鼻子为中”(王选杰语)。双手与鼻子同高而伸向前方,意感敌我之双脚下露出“树枝鸦窩筒”底边,感觉我方之脚钻于敌方脚底之下。无论我方手臂或浑身各处,只要受敌方外力袭击,其受力点都能错综传递到“吊神”点,以此处为中心错综反弹“树枝鸦窩筒”而自动回击,形成“树枝鸦窩筒”与我钻底之脚拔敌而飞之效果。
随着时间的延伸,身外的空间就会产生雄厚的障碍阻力,这时“树枝鸦窩筒”的意念就会自动消失,形成了“以意引力到以力引力”的目的,内外相透、身外撬拔、八方支持、八法错综,六面浑圆力形成。这时“本能发力”将自然“被意念刺激”所恢复而出,达到不其然而然、不知至而至的忘意忘形境地。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秘籍网 ( 苏ICP备15516793号 )     

GMT+8, 2024-6-5 11:41 , Processed in 0.138175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