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易金詠春拳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48186次阅读 12次回复
阅读排行
慧慧
2014-12-30 14:47:22
易金系詠春拳
易金先生為太平天國年間李文茂紅船起義時之紅船正旦。有「劍指膀肘呈英雄。半點子午(槍)定太平。」記當時詠春拳之況。一百五十年匆匆而過。以下易金祖師之法。供諸君茶餘飯後輕談。


易金系小練頭是一套長套路。分有四段。其中首段和其他系詠春拳之小念頭相似。第二三四段所闡述近似尋橋標指二套路。


1。源流

此小練頭套路之來源。根據先師曹雄才的記載如下。

五枚遊桂林以其自悟之白鶴拳術授於苗順。苗順挾技又下傳嚴二公。

二公有女名詠春。父女於桂縣開設豆腐店。二公有閒授其女武術。積年累月不為外人所知。有梁傅留經商悟州。順道遊桂縣。巧遇二公而結識。彼此一見如故。情氣相投。傅留訪二公。見二公斗室之地授技其女。心覺暗奇。二公已白髪蒼蒼武而不露。非等尋常。傅留求二公收之為門徒。二公念自年近花甲。膝下無子繼承。女兒亦已婚年華。收傅留為徒。

傅留諔G趯W苦練。能執弟子之本。數年不懈。武功有成。二公告知言。此拳術是苗順所傳。苗順臨終。曾咐屬。此術為苗順以其本技併合五枚之長而成。與白鶴門有異。名之為小練頭。二公逝傅留娶詠春為妻。

吾族穫邑人易金傳此技。易金授曹順。曹順傳子德勝。德勝嫡傳曹全與同房太公曹安。曹安首授雄才。如此記載以誌詺念。


據先師說。曹安師公亦帶先師曹雄才囘家鄉向曹全宗師與在馬來亞的太師叔公沈震請益。筆者是在一九七五年得到先師傳授這套小練頭與歌訣。






小練頭首段之歌訣如下:


「練習須知」


眼要對手。手要對心。
手從心發。一絲不苟。


一伸一縮。柔中帶剛。剛中而柔。
則是。靜如平波。動如翻江。


若不明攻守之道。皆失過偏弊耳。


「小練頭歌訣首段」




聚意會神平肩檔。兩手前起分陰陽
左腿跘出有善惡。右跟屈勁緊反藏
會合丹田督脈降。手臂鞭出橫力勁
神寄指爪底旁。旋迥自然順脈氣
掌背向外神意足。翻掌抽纏對心防
單橫相撐合氣摺O啾С辽砹M分
前虛急用擒伏法。下叉飛雙插翼忙
合實雙掌穿心貫。下沉關元背攻上
一任自然脈安祥。企掌屈肘單昭陽
上下飛花勁脈暢。呑吐如虹發力罡
下結關元參佛手。一任自然氣脈長。


「斯是上乘法。通關開竅有奇功。」






從上面來源說「此術為苗順以其本技併合五枚之長而成。與白鶴門有異。名之為小練頭。」以上提及五枚,白鶴門,加上歌訣中有「企掌屈肘單昭陽。」這單昭陽是福建白鶴永春拳的專用名詞。從這些我們知道福建白鶴永春拳是這小練頭之母拳之一。


然而。上面並沒有說清楚苗順本技是什麼拳法。而這個迷在一個偶然之下解開了。那就是遇上了周潛川先生所公開了峨嵋十二莊訣。在天字莊訣中發現了與上小練頭歌訣中類似的訣。


比如:
「气平立正平肩檔,两掌前起半陰陽,神寄掌心袖底旁。换合丹田督降。一任自然顺气脉。」


從上面苗順的線索。苗順姓苗。桂林廣西。四川峨嵋金頂。小練頭與峨嵋十二莊訣的類似。我們知道峨嵋十二莊是苗順本技。是小練頭的另一母拳。


又。峨嵋十二莊的獨門功法是蛇行蛹動。因此福建白鶴峨嵋蛇滿足了詠春拳傳說中的蛇纏鶴頂。蛇鶴爭輝。


又。在峨嵋十二莊訣中所述「全身不可着力量。一任自然顺气脉,细味小字妙绝方。」也是和小練頭練法吻合。






2。勁法


勁是力的變化。勁不同于力。以力學語言近似描述。勁是大小和方向不斷隨客觀形勢變化而變化著的空間力螺旋。或者說勁乃是對力的靈用。勁來源于力。又必須以真氣為基礎。通過以意念控制形體的鍛鍊而獲得。因此小練頭的修練決定了所獲得的勁類。


上面小練頭歌訣是這樣描述其勁的
「一伸一縮。柔中帶剛。剛中而柔。 則是。靜如平波。動如翻江。」

我們知道,永春白鶴拳以 “ 寸勁節力 “ 見稱,能集中全身之力,於一剎那間發出,達到最好的持擊效果。要求力從胸起如雷從地發,蓄於身腰,發於臂手。


我們也知道,峨嵋十二莊以"蛇行蛹動"見 稱,細膩的講究神意氣勁。所謂:「兩掌呷粒逯覆靥珮O」


當這兩種勁法合拼就成了小練頭的勁法。雖然還屬寸勁節力,但它是另一類的寸勁節力。而上面小練頭歌訣是這樣描述其勁的「一伸一縮。柔中帶剛。剛中而柔。 則是。靜如平波。動如翻江。」






3。 拳勢


小練頭的拳勢是「守中用中」「來留去送。脫手直衝。」


雖說是承白鶴永春的「中門不讓,子午不離」。但又溶合了峨嵋十二莊的「粑粘尋掌腕,揉套沈彼力。勿當衝馬勁,橫鎖刁牛蹩。封閉借來法。借以子之矛,還攻子之弊。」而另成一格。不是一力降十會的剛法而是借力打力的柔中帶剛之法。






4。釋名


小練頭的命名。是乎出於峨嵋十二莊之小字莊。所謂「天地十二式。苦煉重小字。凡此用上訣。萬端出小處。小莊動靜參。氣脈表里間。外用以降魔。敵傷不覺焉。
xy888

2014-12-30 14:47: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hellomoto

2014-12-30 14:52:02

明显参杂峨嵋十二莊里面的用语及理论。峨嵋十二莊源自那里,这有公论。而且峨嵋十二莊 口决里面好多是四川口语,非普通话能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全世界都在编拳,改拳名。咏春拳出名了,习练人多了,改关换面的也多了。不过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与不同的拳,功,法融合进而发展。换个角度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啊啊阿

2014-12-30 14:56:14

1、《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独著)山西人民出版,1959年8月
2、《气功疗法峨眉十二庄释密》(独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60年9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cathyor

2014-12-30 15:02:48

周潛川大師在1930年代後才公開峨嵋十二訣。此易金訣1850 年間已經存在廣東紅船戲班。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厦模式

2014-12-30 15:05:47

易金先生之「劍指膀肘呈英雄。半點子午(槍)定太平。」者。

英雄為洪英之倒寫。可見於上海豫園之點春堂小刀會文句。小刀會與廣東紅船戲班關係可見起義年代中國歷史。
太平者太平天國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sun77

2014-12-30 15:07:16

以上之訣合諸紅船糸之小練頭套路。是詠春拳中傳下古歌訣之一。近來才公開得見。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liu797

2014-12-30 15:10:10

重要的是我們今天知道1850紅船時代小練頭套路是峨嵋十二莊與福建白鶴永春的溶合。這是事實。


补充内容 (2012-12-23 02:34):
峨眉十二莊源自那里與其公論不是詠春拳的問題。

詠春拳在廣東紅船時代存在了峨眉與白鶴是事實。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_-)

2014-12-30 15:12:04

這訣是紅船1850年代傳下。詠春本來就有蛇鶴之說。由此訣更可肯定詠春小練頭或詠春毋拳來自峨嵋蛇行蛹動之法與福建白鶴永春拳。事實上這和1900前版之小練頭如古版阮奇山系蛇鶴系的操作與歌訣是吻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精彩评论12

xy888

2014-12-30 14:47: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hellomoto

2014-12-30 14:52:02

明显参杂峨嵋十二莊里面的用语及理论。峨嵋十二莊源自那里,这有公论。而且峨嵋十二莊 口决里面好多是四川口语,非普通话能解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全世界都在编拳,改拳名。咏春拳出名了,习练人多了,改关换面的也多了。不过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与不同的拳,功,法融合进而发展。换个角度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啊啊阿

2014-12-30 14:56:14

1、《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独著)山西人民出版,1959年8月
2、《气功疗法峨眉十二庄释密》(独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60年9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cathyor

2014-12-30 15:02:48

周潛川大師在1930年代後才公開峨嵋十二訣。此易金訣1850 年間已經存在廣東紅船戲班。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大厦模式

2014-12-30 15:05:47

易金先生之「劍指膀肘呈英雄。半點子午(槍)定太平。」者。

英雄為洪英之倒寫。可見於上海豫園之點春堂小刀會文句。小刀會與廣東紅船戲班關係可見起義年代中國歷史。
太平者太平天國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sun77

2014-12-30 15:07:16

以上之訣合諸紅船糸之小練頭套路。是詠春拳中傳下古歌訣之一。近來才公開得見。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liu797

2014-12-30 15:10:10

重要的是我們今天知道1850紅船時代小練頭套路是峨嵋十二莊與福建白鶴永春的溶合。這是事實。


补充内容 (2012-12-23 02:34):
峨眉十二莊源自那里與其公論不是詠春拳的問題。

詠春拳在廣東紅船時代存在了峨眉與白鶴是事實。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_-)

2014-12-30 15:12:04

這訣是紅船1850年代傳下。詠春本來就有蛇鶴之說。由此訣更可肯定詠春小練頭或詠春毋拳來自峨嵋蛇行蛹動之法與福建白鶴永春拳。事實上這和1900前版之小練頭如古版阮奇山系蛇鶴系的操作與歌訣是吻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