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宋氏太極功源流支派論」 宋遠橋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7-9 02: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資料補充...
我也找到一些...

「民国初年(1912年),纪子修、吴鉴泉等太极拳名家与袁世凯幕僚宋书铭比武较技,轰动一时,成为当时北京武术界的热门话题,拙作《谈谈宋书铭》曾经谈及,不再重述。

近期网上“杨式太极拳”、“武林逸事”栏目,有同好拙文谈及“杨少候率弟子东润芳、尤志学、乌拉布(吴图南)、马润芝造访宋书铭”切磋拳艺,大意为:少候与宋书铭二人相持于气功态,然后少候发凌空劲,宋书铭败北“就像被风刮跑了一般,倒出三丈开外”云云。笔者师从张虎臣,上承杨少候、许禹生,愿就此话题谈谈个人看法。

民国初年许禹生(1879——1945)33岁,杨少候(1862—1930)50岁,宋书铭(约1840—?)72岁。许禹生是少候父健候弟子,与少候同辈、同学,二人亦师亦友;许任职(袁世凯执政时)教育部专门司主事,宋书铭是袁世凯的幕僚,二人都具有高文化水准且精通易理,共同的爱好使他们由同事关系发展成忘年交,在切磋拳技中许被宋折服以弟子礼师之,二人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许禹生师从杨健候、杨少候学杨氏太极拳于清末,在前,被宋书铭拳技所折服学宋氏太极拳“三世七”于民初,在后。许禹生在民国初年创办北京(平)体育研究社,从而成为当时武术界的领军人物,他属下教员纪子修、吴鉴泉,杨梦祥(少候)等,都是名重于世的拳界大姥。由许牵线,纪子修、吴鉴泉、刘彩臣等与宋试手后,都佩服的五体投地,叩头请为弟子,说明宋书铭的功夫非同凡响,高出纪、吴、刘甚多。

王新午先生师承许禹生、纪子修、吴鉴泉三位大家,1942年他所著《太极拳阐宗》记载其师许、纪、吴等与宋书铭推手较技事最详,但书中没有“少候携弟子拜访宋书铭”与宋试技的论述。笔者也没听张虎臣老师讲过“少候与宋书铭推手”之事。

宋书铭的太极拳技高深莫测,因而杨健候的弟子许禹生,杨班候的弟子纪子修(按:王新午著《太极拳阐宗》言其师纪子修的拳技与万春、凌山、全佑一起,同学于露禅、班候),全佑之子吴鉴泉等争而师事之,从而使他成为民国初年轰动武术界的新闻人物。(按:宋氏太极拳与杨氏太极拳平行存在,即不源自陈沟,也不源自赵堡,这也是太极拳起源之谜……)

宋书铭与杨少候,那个本事大;杨少候与孙禄堂,那个本事大……诸如此类问题,恰如民间俚语:“一个傻瓜提出的问题,十个聪明人也回答不出来。”

杨少候性情古怪刚暴,心高气傲、自尊心极强(按:不然不会于1930年“贫困首都(南京)毅然自尽”),但人品武德俱佳,从未有过仗技欺人之举。因此,他不大可能以(50岁)青壮之身,未经人介绍,私下带着几个徒弟,造访比他年长二十多岁、已是古稀之年的宋书铭,去切磋什么技艺。倘若如同好文中所说,这种年龄悬殊的比试是真的,赢了又有什么光彩!少候岂不是有盛气凌人之嫌,今后还有何脸面在武术界立足为人师表。
宋书铭性格古僻,视拳技如性命且极其保守,和弟子们约法“不须传人,不须说是他教的”,从不显山露水。宋是个文人,在袁世凯身边作文案工作,地位相当于元首的机要秘书,绝不会行事张扬,动不动就接受武界人士的挑战、一决高低。因为这不合乎情理。再者以宋的地位、身份,所处的年代而言,也不是任何人想见就能见得到的人物。因此,既使少候携弟子来访,首次见面也不大可能向江湖武夫比试输赢一样,取笑于一旁观战的晚辈。

退一步讲,就算少候和宋书铭试技真实存在,如同好文中所说宋书铭被少候施“凌空劲”,“就像被风刮跑了一般,倒出三丈开外”,愚以为72岁的宋书铭老头难逃此劫,必死无疑。倘若真是这样,也就不会有许禹生、纪子修,吴鉴泉等拜宋为师学练宋氏太极拳的历史了;也就不会有袁世凯复僻帝制政局动荡,许禹生因宋书铭身怀绝世武功,数次邀聘他到体育研究社执教,宋皆坚辞不受,袁死宋归隐乡下,格守古训“忠臣不事二主”、再不“出山”不能知所终的历史了。

武术界向有格言“天外有天”。越是高手,越有涵养,不会挟技自诩为“老子天下第一”,除非有深仇大恨,在万得已下,才一决雌雄。一般情况下,高手之间多谦虚谨慎、互敬互让,即使较技也点到为止,所谓“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心知肚明,不会在弟子或众人面前喧显、哗众取宠,使人难堪无法下台——“1956 年,因参加全国武术大会,杨澄甫的传人牛春明、李雅轩、崔毅士等聚集北京,多年未面的师兄弟又得相见,道不尽、说不完的苍桑巨变、兄弟情谊,闲瑕之时,难免要技痒试手……会议结束各回单位,都感觉会议间的相互切磋,技艺又有提高,当弟子们问及他们“谁的功夫好时”,都不约而同地说别人的功夫比自已好”,就是明证

综上所述,愚意以为“少候与宋推手试技说”不一定成立,愿同对此事感兴趣的博客诸君共同讨论之。」

http://www.cntjq.net/thread-93-1-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秘籍网 ( 苏ICP备15516793号 )     

GMT+8, 2024-6-8 16:57 , Processed in 0.12436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