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 Fri : 09:00 - 17:00 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38号
访问手机版

扫码访问手机版

App下载

手机扫描下载App客户端

电话: 400 4567 8910
返回顶部
中医古书说经络肉眼可直接看见并画了经络图,为何现代人只看见与经络图对不上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15971次阅读 2次回复
阅读排行

肉眼看不到,据说内观可以,怎么内观?以心内观,你会说了,人心都是肉长的,心眼也是肉长的呀。

若这样思考,你就永远理解不了了。中医之心在我现在理解看来是以气不以质。所谓气聚则成形,落到形质上的五脏六腑这是西医思维。只是盲人摸象的片面的。大象无形,所谓眼睛能看到前面你看不到后面,你能看到有形无论如何看不到无形。看到无形你只有像佛家道家所谓的修身炼性,道曰无为,佛曰空。当你与大道相合,与虚空一体,虚空便是你,你就看到全象了。有所成见就有所局限。

所以,经络分而言之虽有奇经八脉,数不尽的络脉,归根就是一脉循环无端,一气周流而已。经络是气的一种运行方式轨迹,有些轨迹较大较固定叫经脉,有些相对不固定叫络脉。

我目前相信不能入木三分的了彻中医的气一元论,说经谈络就是说鬼谈神。稀里糊涂也有作用也特有一番风味呵。然而,目前吾所见短浅,正在学习呢,所以不懂就是不懂,但一不小心却也不懂装懂的说了不少啦,好了,就此而止,就不在这里多谈鬼说怪了,鉴于被邀作答,礼尚往来嘛,来而不往非礼也,呵呵,是以在此可耻的浪费了自己时间,至于谋财害命浪费人家时间了嘛?也罢也罢了!这个害死人不偿命的!哈哈!



中医的经络争论由来已久,经络到底存在否,是争论的焦点。

我对此问题,思索了几十年,答案是经络是存在的,但并非普通人能看得见。

那么,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能测出来经络存在吗?也不尽然,也就是说,想完全测出十二正经的走行,至今为止,还没有做到。

值得提出的是,经络与血管无任何走行方面的联系,但与神经,体液还是有一定联系。但又不是完全吻合的。

那么,经络到底有没有实物呢?

别急,我举两个生活中的例子:飞机的航线,人的肉眼看得见吗?船行走的航线,人的肉眼能看见吗?

答案是没人看得见,但谁能否认这些线的存在。

那么,怎么理解中医的经络呢?首先,经络的功能是实实在在被认可的,对了,中医的特点就是不仅仅是解剖学的概念,它更是五行的理论指导下的功能概念,即脏腑组织相互影响与联系,所以,其功能是整合的功能。

不可否认,古人中的智者,有超常人的本领,否则,写不出来《易经》,《黄帝内经》这样的千古奇书。

有一些人,生来就属于经络敏感之人,若后天加以训练,通过打坐冥想,一般经半年的时间,就能在打坐冥想时,察觉到气血流通的方向与走行。

我的观点是,世界上的物质组成分为两大类,实与虚。虚的也有功能,经络就属于此类。

人体经络中国人很早以前就有了认识。经络理论对指导中医各科实践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经络是否存在,存在于人体何处?现在基本上没有争议了。

早在七十年代,中国就用人体电位测量的方法证实了《黄帝内经》中记载的经络确实存在。

近些年,通过对自由基显影技术的改进与应用,在生物体内发现与经络吻合的清晰的线形路线。

经络是什么?经络有哪些作用?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其原理是什么?这些问题是中外科学家研究的重大课题,是人们非常想了解的奥秘。至今,尽管有关经络的研究已取得相当的成果,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无论是实验研究,还是假说论证,就其总体来说,仍处于百家争鸣的科学数据和理论学说的形成、积累阶段。因此,有关经络的科学结论还需要长期的、艰苦的探索与研究。

现在认为,经络是细胞群、体液、组织液之间交换能量通道,并且形成低电阻、神经信息和生物电信号的网络丛群。经络的分形"细胞群-自身调节-神经-体液协同模型"也只是假设猜想。对经络的存在形式、作用机制、作用原理还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

《黄帝内经》记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而经脉则“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并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特点,故针灸“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由此可见,经络理论对指导中医各科实践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经络存在于活人体内,人死后可能就不存在了,所以从解刨学角度,看不到经络的存在。

中医对经络的认识是从大量的临床观察中得来的,记载这些临床观察的文献,除了现存的中医经典外,还在马王堆帛书、张家山竹简和绵阳木人经络模型等出土文物中逐渐得到证实。

现代西医的指导思想不同,研究路线和方法不同,所以对经络的认识也不同。西医从细节、局部着手,眼见为实。中医从整体出发,经验总结着手,认为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按照现在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经络研究在近期有可能取得重大进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Nexer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和高度专业化。我们为私人和上市公司提供服务。我们拥有超过35年的经验。
  • 手机触屏版

  • 手机APP

  • 微信公众号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 星点互联设计
  • 苏ICP备15516793号 | 营业执照   |星点互联科技有限公司|鲁ICP备19001237号-21|鲁公网安备 4236902302000354号 QQ|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21:00

微信:yituqu520

QQ:1575389080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Q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