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莺语 发表于 2017-3-18 10:31:35

新人谈谈习武经历,也谈谈我所知道的李氏形意太极拳

新人谈谈习武经历。曾经在哈尔滨形意太极李氏功法创始人李春苓老师处学习,但是没有拜师。十年前的事了,在哈尔滨南岗区三姓街、燎原街马家沟边上。李师傅早上从来不来,那时候早上是一个叫慕老四的人领着练,以健身为主,李师傅上午来,中午就回去,傍晚再来,晚上才是功力和技击方面的内容。现在在深圳发展的刘治良当时已经练成了,平时不怎么去,但是李师傅有事儿的时候(比如过生日)他肯定必到,李师傅也比较喜欢他。那时候在练功场比较活跃的是慕老四、老华、陈校长、老冯等人,当时的门内第一高手是王洪涛(后来被开除出去了),此人浓眉大眼,身材高瘦,大骨架,天生神力,训练十个月基本上就在门内没有对手了。还有一个叫李强的人也练得比较好,夏天的时候脱衣服,身上的肌肉特别漂亮,是一种活的肌肉,一看就是有功夫的人。练功场上白天以打五行拳和站桩为主,晚上有练力的,就是两人对练功力。对于新来的没拜师人,李师傅不怎么教,都是其他人教,老徒弟他也不怎么教(按部就班的练就行了),李师傅主要教新拜师的徒弟。


李师傅的用力很奇怪,和徒弟们对练的时候让我们摸过他的胳膊,肌肉是软绵绵的,松松垮垮不用力,但是有力。其他人的都是紧绷着,像正常人一样。但是其他人的力量还是比正常人大很多。李强在后期好一些,我见过他打十二形,很慢,很有韵味,也很吃功夫。刘治良我只见过他打拳(只看见过一次),很松,爆发力相当不错,但是没看见过他练力。李师傅喜欢吃火锅,爱吃一种小辣椒,能喝一点红酒,后期做手术之后酒不能喝了,当时住在省委家属楼,七楼,我们去过他家里吃饭。他虽然主张两个人对练,但是他本人并不是通过对练得到的功力。而且众多弟子们当时身上都没有那种能在肌肉松弛状态下保持巨力的功夫。后期的入室弟子原磊和李子健练得也都不错,都得了不少东西。现在的马家沟边可能是老冯在挑头,好久没去了,呵呵。


有人说形意拳用的是巧劲,这一点值得商榷,用力习惯是巧劲,但是养成用巧劲的习惯靠的是功夫。形意拳是功力拳,长期的练习不可少,每次的量也不可少,量必须体现在动作的到位和时间的到位,产生质变之后才能相应的减少运动量。我跟刘治良不熟,但是听说他当年没少吃苦。李强当时家庭条件一般,冬天练功穿的棉布鞋都是陈校长给买的,冬天每天练完功身上都湿透好几个来回,这是我亲眼所见的。原磊那时候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研究生,每天傍晚骑自行车来练功,半夜才回去,只要不下雨,天天去。没有生理上的质变产生不了高功夫。门里的人常说:“要出汗,出大汗”,意思就是把汗出透,先是正常的汗,然后是臭汗,也就是排毒,最后出的汗像纯洁水一样,没有味道才行。这是很艰苦的过程,周期因人而异。有些天生力大的人短时间的练习可以在力量上超越练习很长时间的人,但是他的生理调整程度不一定高于别人,整体机能可能要弱一些。形意拳讲究脚踏实地,来不得取巧。不一定讲笨功夫,但是一定讲苦公共。当时练完功手都够不到屁股,上厕所擦都费劲,晚上睡觉得用手把腿搬到床上去。


当时还有一个俱乐部,在一个半地下室,有的时候大家在那里吃饭。俱乐部里还有哑铃、绷弓之类的东西,后来哑铃被王洪涛拿走了,绷弓不知所踪。李师傅反对练这些东西,但是不太管,他一般只说一遍,别人不听他就不再提醒了。有俱乐部的时候是李氏形意太极门的全盛时期,后来发生了一系列变故。李师傅早期有个叫韩金洲的弟子练得不错,我不认识此人,但是接触过他的学生。李师傅曾经说过出功夫的秘诀,只有五个字:“低架子,慢练”,听着很简单,做起来不容易。“低架子”首先腰胯要松开,骨骼大架要撑住。“慢练”主要是体会力的传导和支撑,这样在对抗时才能把来力送入脚下。所谓形意太极拳就是形意和太极的拳式变化不大,但是内在劲路互相借鉴,可以用太极劲打形意,也可以用形意劲打太极。
都说八卦掌有“缩胯之功”,其实形意拳也有,好好体会三体式就能有所感受。但是八卦掌在动态中容易保持,形意拳一动起来就容易丢东西,李氏形意太极拳的好处就是先动起来再说,通过外在动作逼迫内在的劲儿,所以出功夫快。
李老的东西确实来自杨永蔚前辈,我和杨老前辈的另一位徒弟也接触过,此人功夫不错,在江边练(松花江)。我曾想跟他学,但是太远了,没去。那时李师傅还在世。我一开始也以为李师傅的东西就是把形意拳放慢动作而已,后来跟门内的人在一起时间长了才知道不是这么回事,虽然看起来就是慢练。说到改称呼,很多门内人也不同意,慕老四就曾明确反对,他的说法和上面那位兄弟一样。其实我倒是觉得叫什么无所谓,我们练的是功夫,功夫上身就行了,管他叫什么。可能是因为我没拜师,所以门派观念不强吧。其实我在别的门内也有拜师的,因为有的门派你不拜师他不教,一点都不教,所以只能先拜师。还有的人,比如我第一个真正磕头递帖子的师傅,看你大老远的来了,非常热情,招待很好,而且告诉你很多东西,所以尽管他身上没什么东西,只是理论高手,但是当他提出要我拜师的时候(不收钱),我还是拜了,不拜不好意思啊。此人在武林中极其有名,就不提他的名字了,现在已经没联系了,但是拜师贴还在。即使在拜师的门内,我的门派观念也不是很强,看到别人有好东西还是忍不住借鉴。


熟搾 发表于 2017-3-18 10:31:51

因为身体差的缘故,我从2000年练的太极,一直练的没感觉,身体也没见好。在2010年开始练形意太极,2012年是练了2年有了入门的感觉,也感觉练1年的形意太极=练3年太极,现在身体状况有了质的改变。这玩意入门容易。见功也快。

熟搾 发表于 2017-3-18 10:31:58

既然谈到李氏形意太极,就瞎说几句。李老的东西都是来自杨永蔚,这个你们门内的人估计谁也不敢否定吧?杨永蔚的儿子杨玉成还在,这事都知道。形意就是形意,慢练也是形意,太极就是太极,快打也是太极。称呼不能乱改的,除非是有什么大的成就。

wangyangguang 发表于 2017-3-18 10:32:08

这句是真传。可身上也要有真传,走架要到位,不然低架也是病架,最后很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人谈谈习武经历,也谈谈我所知道的李氏形意太极拳